【摘 要】
:
觉囊派是国家所承认的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其宗教典籍将其源头追溯于佛陀时代,后流传于传说中的香巴拉国,在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传入西藏,于14世纪首次传播到川西壤塘地区。现中壤塘乡中壤塘三寺为觉囊派主寺,保持着完整的觉囊派文化与宗教传承。目前在藏传佛教的研究当中,以觉囊派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对壤塘当地的田野调查更为稀少。本文以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的角度,结合文献史料、地方县志、个人传记,从觉囊派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觉囊派是国家所承认的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其宗教典籍将其源头追溯于佛陀时代,后流传于传说中的香巴拉国,在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传入西藏,于14世纪首次传播到川西壤塘地区。现中壤塘乡中壤塘三寺为觉囊派主寺,保持着完整的觉囊派文化与宗教传承。目前在藏传佛教的研究当中,以觉囊派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对壤塘当地的田野调查更为稀少。本文以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的角度,结合文献史料、地方县志、个人传记,从觉囊派僧人的记忆中挖掘对当地寺院角色地位在历史中的变迁。本文旨在探究当代僧人对古代至今对自身教派及寺院的思考态度,以此了解历史上觉囊派寺院角色地位的整个变迁脉络。通过当地历史的梳理,加强对壤塘地区觉囊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从国家和寺院产生的互动中给予川西藏区发展的启发与思考。全文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绪论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课题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对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关系研究、觉囊派研究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从文献角度对觉囊派从佛陀时代到壤塘地区民主改革为止的整个发展历史进行简要梳理,同时也是结合历史史实,对觉囊派历史传承进行回顾。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以历史典籍、僧人的历史回忆、个人传记和县志记载为基础,论述了从14世纪至改革开放时期,觉囊派寺院角色地位变迁的四个历史阶段:寺院在古代为当地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到民主改革时期转换为部落与政府的调解者,到“文革”时期寺院离开人们的视野,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与政府合作下寺院得到开放。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21世纪觉囊派寺院地位作用的现状,寺院成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中心,其中母寺与子寺(即地方寺院)不同特色的发展道路也在其中得到体现与论述。第四章是本文的结尾,主要内容为总结对觉囊派寺院角色地位变迁的研究,得出以下思考与启发:在宗教与政治方面,我们要坚持政教分离,如此才能保持寺院与地方更健康的互动和发展;国家政策方面,寺院是时代的产物,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更加动态地看待寺院,灵活地制定政策;在地方发展方面,我们要做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跨界属性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跨界协同,近年来,国家的诸多政策明确要求中职教师培养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许多高校也已在推进职教师资的协同培养。但在这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协同培养的机制尚未建立。本文着力研究高等院校与企业、中职学校(U-E-S)协同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机制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写作是一种具有文化特殊性和需要学习的行为,写作作为英语学习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同时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英语学习者和教师们关注的议题。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写作投入了大量精力,结果却不尽人意。近年来,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创造并提出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不同学科教育领域。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阅读和语法教学,而探索思维导图具体实施模
打造教育与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而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佛山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是“广佛肇”经济圈的发展动力引擎之一。作为我国制造业基地,佛山制造业处于从“佛山制造”走向“佛山智造”的关键期,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困境。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人才与产业对接的突破口。明晰佛山市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然境况和应然图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了解美术对社会的独特作用,并且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它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逻辑的世界观。把超现实主义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程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论文以超现实主义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采取教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国内对EFL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多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针对中学尤其是初中生的策略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偏好,同时探讨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对他们英语词汇的影响,发现不同词汇水平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的对象是来自广东省广州市一所中学的80名学生,调查研究工具是以Schmitt(1997)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作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却是大部分学生掌握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主要表现在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薄弱以及中式英语问题,而这些归根结底在于语言输入严重不足。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背诵默写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输入应该广泛应用在写作教学中,但这些研究大都面向大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试图探讨背诵和默写训练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入国内以来,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贡献有目共睹,此教学模式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一套“线上网络加线下实操”的完善教学流程。本研究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理论依据研究翻转课堂如何运用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里,从中职语文学科特点、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师生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过分析给出使用原则和实施建议:在把握“适时、适用、适当”三大原则之外,
近年来,学习者的个人因素研究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外语课堂焦虑与元认知策略更受到学者的重视。虽然国内开展了大量外语学习焦虑与元认知策略的单项研究,却忽略对两者之间的交叉研究,且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高校大学生与高中生,对初中生较少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定量研究方法,对广州市G学校的315名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访谈法辅助数据分析。研究问题如下:1)初中生英语课堂焦虑的现状水平;2)
在英语交流中,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是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对高中生而言,无论对于他们的学业还是未来的人际间交流,掌握听力技能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英语听力困难的状况在中学并不鲜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得到听力策略的培训,但是听力困难仍然困扰广大师生。在大量的文献阅读中发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但对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只探讨两两变量的
网络亚文化涵盖多元的价值观念,在分割受众属性的同时催生形态各异的亚文化群体,而网红是网络生态中愈发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出明显的亚文化特征。随着文化开放性和社会包容性的延展,网红的指代意义亦呈现出“去污名化”的趋势。文章以亚文化和传播学的视角探寻男性美妆博主对于社会性别的解构与重构。着重从审美和认同方面梳理、分析受众观念及其变迁的历史成因和社会根源。文章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即对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