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接受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后,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以评估两种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实验对象选取:选取60例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60岁、体重指数(BMI)≤28kg/m2、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患者,所有参加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7名患者拒绝参与实验,3名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其余5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组,每组25人。2、实验方法:(1)患者入手术室后,予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BIS,同时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以输液,予桡动脉穿刺置管以便观察动态血压变化及血样采集。待患者平静后,于T1(入室后)取患者外周血2ml,记录抽血即刻的生命体征。(2)麻醉诱导:T1时刻的样本采集完毕后,E(依托咪酯)组:予依托咪酯0.5μg/ml的血浆浓度靶控输注,待BIS降至50并稳定后调整至0.3-0.5μg/ml泵入维持;P(丙泊酚)组:以4μg/ml的血浆浓度靶控输注,待病人意识消失后调整至2.5-3.5μg/ml;予其面罩吸氧,氧流量6L/min,镇静药泵入30min后,予瑞芬太尼2-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0.25mg/kg行麻醉诱导。(3)麻醉维持:根据BIS值调整依托咪酯及丙泊酚的靶控浓度和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使BIS维持在50左右,间断补充肌松剂。手术前5分钟停止瑞芬太尼泵注,手术结束即刻(T5)采集完血液标本后再停止镇静药物的泵入。3.样本采集:入室后(T1),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至BIS稳定于50左右(T2),给药15min后(T3),30min后(T4),手术结束即刻(T5),术后24小时(T6),于以上时间点分别采集患者外周血2ml并放置于含有EDTA K2抗凝剂的真空试管内,统一送实验室经流式细胞仪测定T(CD3+)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总数及CD4+/CD8+比值。同时记录以上6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结果:1、基本生命体征:两组患者泵入镇静药物后,组内各时间点比较,BIS值在T2-T5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维持在40至60之间,且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SPO2):组内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低于P组(P<0.05);2、不良事件:P组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E组(P<0.05),余恶心、呕吐、肌肉震颤等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两组T、CD4+、CD8+、NK细胞总数均于T2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并随着时间进行呈现下降趋势,并于T4降至最低值(P<0.05),T5便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显著低于T1水平(P<0.05),T6时间点均恢复至T1水平(P>0.05),E组CD4+/CD8+比值于T1-T4呈现上升趋势(P<0.05),T5开始下降,T6恢复至初始水平,P组CD4+/CD8+比值于T1-T3呈现上升趋势(P<0.05),T4开始下降,T6恢复至初始水平(P>0.05);组间比较,T4、T5时间点E组CD3+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5),T4时间点CD4+细胞、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P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及丙泊酚靶控输注均会导致乳腺癌手术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下降,但术后24小时会恢复至初始水平;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对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的影响程度低于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