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犯罪案件中非法证据的棑除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司法人员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和审判过程中重要的行为准则,而认定案件具体事实需要以证据为依据。所以,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相关司法人员在对证据进行收集和认定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证据进行收集。对证据合法性的要求,适用于任何一类刑事案件。目前而言,我国有权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调查)的机关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等。依据的程序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其中,《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收集、提取、鉴定、认定等规定的较为全面详尽,对非法证据的认定与排除的规定也较为详尽。反观《监察法》,虽然其涉及到职务犯罪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规定笼统,此种模糊性规定会产生一定弊端,导致职务犯罪类案件非法证据的排除在实践中的适用难以展开。从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通过非法方法或者非法程序所收集的证据通常对定罪量刑起关键作用,却根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将其排除,这可能会导致真正有罪的人仍然逍遥法外,不能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隐蔽性较强难以被发现、主体社会关系比较复杂调查比较困难、证据形式非常单一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等这些职务犯罪的特点,导致职务犯罪案件的非法证据排除变得异常艰难。所以,有必要对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和阐释。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对《刑事诉讼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研究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与证据相关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对《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非法证据处理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对比进行阐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具体解决方案。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两例典型案例,引出监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中非法证据排除的问题,通过对案情进行简单回顾,思考对本案非法证据的分析、本案引发的问题及此类案件的特点;第二部分,介绍职务犯罪案件中非法证据的认定与排除中的问题。主要包括职务犯罪案件中证据的特点,职务犯罪案件中非法证据的认定,职务犯罪案件中非法证据与其他案件中非法证据的不同,以及目前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排除中的常见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了对职务犯罪中非法证据认定与排除的发展构想,从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完善。
其他文献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责任是为规范国家的国际不法行为展开的研究,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责任旨在研究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产生的跨界损害责任问题,危险活动跨界损害责任主要研究国际法不加禁止的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责任。危险活动具有造成重大的跨界损害后果的风险,为了预防或者尽量减少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的风险,国家需要对在一国领土内或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危险活动承担相应的预防责任。危险活动造成跨界损害后果时,国家还需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中国影视行业蓬勃发展,剧照作为影视行业繁荣的产物,其产量在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行业内也存在挑战和痛点,由剧照引发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剧照中演员角色形象侵权问题。剧照是演员在电影、电视剧等动态文学作品中艺术造型的再现,基于演员表演行为的特殊性,使得剧照纠纷越发纷繁复杂。实践中,由于对演员角色形象的商业化利用缺乏法律规定,演员在剧照中的角色形象是否应该受保护以及如何保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支付手段的不断更新、PC端向移动端的不断转移、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等都使得网络购物行业蔚然成风,但是由于网络自兴起之日起就存在无法避免的“强虚拟性”、“强隐私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购物行业中,在线消费者与网络商家之间出现比线下购物方式更强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而引起在线消费者对网络商家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不信任感”等一系列
自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引入我国至今,外观设计的市场给了其充分的回应,在现实生活中,外观设计专利随处可见。与此对应,对于外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也有了十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此过程中,外观设计专利制度所存问题也显露无遗。目前我国的局部外观设计之保护缺乏相应制度安排,仅可通过保护整体设计来间接实现局部保护之迫切需求。这一矛盾点致使有价值的局部外观设计难以实现专利法层面的保护,进一步使得相关司法实践陷入困境,学界对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间层主体,一方面,帮助市场传递政府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向政府反映经营者的需求,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信息纽带。然而,由于行业协会建立的目的是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而非社会利益,这种目的会使行业协会限制竞争时,会损害市场竞争机制,甚至侵害公共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如何进行违法性认定,如何在具体案件中适用不同的认定原则,如何更好地让协会承担应有的责任,保证协会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工业时代,工业生产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隐藏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那么如何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也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环境污染存在的原因有具有多样性,无论是哪种原因致使环境污染的存续,最终都应由相应的责任人承担责任。首先本文对常州毒地案做了简单介绍,引出了案件的主
我国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探索,要追溯到2014年,此后四年间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终于在2018年收获成果,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纳入法律规定。2019年10月,“两高三部”颁布了《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同年次月最高检又颁布了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这几部法律的出现增补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尤其是在被追诉人在认罪认罚中自愿性保障的方面进行了针对性
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改革开放红利的不断释放,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平稳提高,同时也导致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数量爆发式增长,“垃圾围村”、畜禽粪污肆意排放、农药包装随意扔弃、秸秆焚烧等环境污染现象频发。这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目前在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体系中普遍存在城市环
我国在外资准入审查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一向不足,由于在制度设计过程中缺少相关经验,我国外资准入审查制度无法高效且精确的对外资准入事项进行规定,不仅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收效甚微,还造成了审查程序冗杂效率低下的苦果。如今伴随国际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国内经济的转型,外商对稳定投资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缺陷越来越难以被接受,因此我国的外资准入审查制度成为了急需进行改革的重点制度。通过对我国外商准入审查制度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都积极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民事行为来获取利益,合同在这个过程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合同法最开始是着重解决直接损失问题,对于守约方的救济是使其能够恢复到如没有签订合同时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只对守约方的直接损失加以赔偿已经不足够弥补其损失,守约方更加希望遭受损害时,可得利益也能得到保护。我国合同法虽然有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规定,但是过于笼统,并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