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Ag85A DNA疫苗在小鼠肠道局部的表达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自从1997年Jones和Pascual等人分别用PLG(poly-DL-lactide-co-glycolide)微粒和减毒伤寒杆菌(Salmonilla typhimurium)为运载体(vectors)制备口服DNA疫苗以来,已经有多篇报道对口服DNA疫苗在预防或治疗感染、肿瘤和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口服DNA疫苗在肠黏膜的表达部位及细胞尚不清楚。肠道黏膜表面是大多数致病菌进人机体的主要通道。接种黏膜疫苗以激发免疫效应细胞的活化是抗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肠黏膜免疫系统中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遍布于肠黏膜内,其中M细胞是回肠派氏淋巴结(Peyer’s patch,PP)表面滤泡相关上皮(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FAE)中的一种特殊的上皮细胞,存在于淋巴滤泡上皮之间,与肠上皮细胞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上皮屏障,并与其“口袋”中的各种淋巴细胞紧密接触。肠腔中的大部分病原体是由M细胞转运至其下的免疫细胞,从而引起局部的黏膜免疫反应,乃至系统免疫反应。由此可见,M细胞在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肠上皮细胞形成规则的微绒毛,而M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微皱褶,因此又称作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M细胞呈圆顶状,细胞基底部向顶部(肠腔面)深陷,形成一中央腔。M细胞的中央腔很大,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其顶部及周边胞质很薄,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吞饮小泡,M细胞的基底膜常常是不连续的,可允许淋巴细胞自由穿过。M细胞的这些特殊结构及定位大大缩短了含有抗原或病原微生物的吞饮小泡跨越M细胞的距离,有利于抗原快速进人上皮下淋巴组织。目前的研究表明,小肠绒毛上皮M细胞是摄取肠道细菌的重要途径,还有报道小肠黏膜内DC可以摄取抗原物质。抗原85复合体(Ag85)是BCG合成的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多种成分之一,国外已有研究者将其试用于免疫生物治疗。比利时布鲁塞尔巴斯德研究所Huygen研究组多年来在对Ag85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接种Ag85蛋白主要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他们还观察到携带Ag85基因的的质粒DNA疫苗具有:(1)经肌肉注射给动物(小鼠),主要引起Th1样的应答,产生IL-2、IFN-γ和TNF-α,经基因枪注射则主要产生Th2应答和抗体产生水平增加;(2)肌肉注射治疗膀胱癌,近80%的病人外周血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IL-2和IFN-γ的量增加,未见明显的Th2细胞活化和抗体产生增加;(3)可诱导长寿命的T细胞产生;(4)可降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强度。裸DNA疫苗经肌肉注射,其目的基因一般在肌细胞内表达,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生,但经口服DNA疫苗在消化道细胞内表达定位目前尚无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口服DNA疫苗能诱导全身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增强。我们在近期的初步实验中发现口服DNA疫苗进入肠道后,在肠黏膜吸收过程中将对IEL产生效应作用,促进黏膜免疫功能增强,有益于衰老和感染的上皮细胞的清除与更新,保持黏膜局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同时,有关其是否产生负效应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推论口服DNA疫苗所产生的全身性免疫效应实际是肠道局部黏膜免疫应答后的一系列反应。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验检测了Ag85A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肠道局部黏膜上皮细胞、M细胞和DC中的分布,为阐明口服DNA疫苗诱导肠道局部黏膜免疫反应的机制及临床经口接种DNA疫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实验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二、主要试剂自制DNA疫苗pCDNA3.1+/Ag85A;Lipofectamine TM 2000购自Invitrogen公司,chicken anti-Ag85A IgY购自Prosci公司,HRP-goat-anti-chicken IgY,FITC-goat-anti-chicken IgY购自Gene公司,Purified Armenian Hamster-anti-mouseCD11c购自BD Pharmingen公司,Texas Red conjugated Goat Anti-Armenian HamsterIgG购自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TRITC conjugated UEA-1购自Vector Laboratories,无内毒素型超纯质粒DNA纯化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BSA,DAB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公司。三、实验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扩增全长Ag85A基因序列,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后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扩增抽提无内毒素重组质粒,进一步用脂质体包裹制成口服重组DNA疫苗。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生理盐水组和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组。分别将生理盐水和脂质体包裹pCDNA3.1+—Ag85A以灌胃方式投给各组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4天,末次免疫后14天处死小鼠,取肠,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Ag85A在肠黏膜上皮细胞、派氏淋巴结、肠道局部M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Ag85A重组DNA疫苗在小鼠肠道局部黏膜上皮细胞、M细胞及派氏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均有表达。Ag85A在靠近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的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强度比靠近肠腔侧的上皮细胞表达的强度高,Ag85A在小鼠小肠黏膜M细胞中表达强度非常高。讨论肠道是接触抗原物质最多的器官,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包括派氏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然而,肠道内发挥免疫效应的效应细胞并不仅限于此,而是遍布于肠黏膜内。M细胞是摄取肠道内抗原物质的主要细胞,分布于小肠派氏淋巴结和绒毛上皮。目前的研究表明,小肠绒毛上皮M细胞是摄取肠道细菌的重要途径,还有报道小肠黏膜内DC可以摄取抗原物质。我们的实验表明,M细胞还可以摄取质脂体包裹的DNA疫苗,而在小肠黏膜内DC中未见到DNA疫苗的表达。D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DC包括成熟和未成熟两种形式,未成熟的DC主要分布在非淋巴器官和血液中,发挥哨兵作用。当病原体进入时,未成熟的DC能够摄取并将其提呈给吞噬细胞。未成熟DC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强,而提呈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能力弱,成熟DC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弱,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能力强。我们在实验中未见到小肠黏膜内DC表达DNA疫苗编码的蛋白,而在派氏淋巴结内部分DC中观察到了DNA疫苗的表达。本实验检测了口服Ag85A DNA疫苗在小鼠肠道局部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口服DNA疫苗对小鼠肠道分泌型IgA(sIgA)产生情况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阐释口服DNA疫苗诱导的局部黏膜免疫应答。结论口服脂质体包裹的DNA疫苗可以诱导特异性黏膜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为疫苗进入肠道后先被M细胞摄取,再转运到树突状细胞,经加工处理提呈给T、B细胞,发挥特异性黏膜免疫应答。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存在的云计算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地给出了几点解决策略,供相关读者参考。
为解决医疗数据分布庞杂,数据间缺乏良好管理与组织,基于高质量的百科数据和医学本题库,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百科数据,然后对医疗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的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最后,在Neo4j图数据库中存储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展示。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传代培养与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Hes1和Mash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得骨髓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
大数据概念的出现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基础之上,利用相关技术平台实现海量信息的获取及处理,从而发挥出其自身价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为此,在文章中以大数据时代作为背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在安全管理上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IT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快速响应新闻的动态需求,如何提升传媒工作者的生产效率,如何在满足移动化、BYOD办公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核心数据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利用桌面云解决方案,可实现自由灵活办公,确保将信息和IT资源交付到最理想的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员工和地点,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优势。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有关云计算的一系列概念,并且对云计算下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了三项基本的具体方案:强化防范意识,提升技术水平,保证外部环境等,更好地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栽培稻(O.sativa,染色体组型AA,2n=24)品种青梗兰与宽叶野生稻(O.lotifolia,染色体组型CCDD,2n=48)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杂种一代,连续22年未曾结实,以无性繁殖保存至今。本试验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障碍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的疾病。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和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损伤和功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极大便利,促进通信领域的优化和升级。但是,当前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应加强分析与研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5G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
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进,人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了许多的应用软件,比如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银行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便捷性。但是,移动互联网采用无线介质实现数据传输,自身安全性本身就很弱,因此面临的安全攻击很严重,亟须利用先进的安全防御技术,包括入侵检测、深度包过滤、数据加密和防火墙,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