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中东部,铝土矿、铜矿、金矿、钾盐等矿产资源潜力大,但地质找矿及地质研究程度低,地质构造演化、成矿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尚未得到较好解决。本论文针对老挝及邻区地质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重要地质成矿问题,在地质矿产信息的全面收集整理和综合研究基础上,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以区域构造-成岩-成矿为核心,采用成矿动力学背景-构造演化分析与区域成矿研究相结合,以阐明区域构造-成矿的时空结构和发展演化,并建立区域性构造演化-成矿模式,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分析,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进一步对老挝及邻区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即划分为景洪-素可泰火山弧、难河-程逸缝合带、思茅-彭世洛地块、奠边府-黎府缝合带、万象-昆嵩地块、色潘-三岐缝合带和长山地块等7个三级构造单元。根据区域成矿动力学背景分析,将老挝及邻区概况为3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Ⅰ-前寒武纪陆块形成阶段,即为昆嵩、长山古地块的形成期,具有亲华南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Ⅱ-早古生代-中三叠世板块活动阶段,为古特提斯马江洋、奠边府-黎府洋、色潘-三岐洋及难河-程逸弧后洋的打开、形成、演化及闭合的洋陆构造格局演化期;Ⅲ-晚三叠世-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为板内伸展、走滑及伴生的盆地形成、碱性岩浆活动等作用期,现今地质构造格局的定形。首次系统划分了研究区主要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在成矿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区带的主要矿产成矿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了色潘金铜矿床、富开铜金矿床、爬立山铁矿、万象钾盐矿床及波罗芬铝土矿床进行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沉积建造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成矿的控制因素,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初步分析研究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三阶段构造-成矿演化:Ⅰ-前寒武纪陆块形成-成矿阶段,成矿作用不明显,以幔源火山岩浆作用发育并使大量幔源金属物质进入初始地壳形成初始矿源岩;Ⅱ-早古生代-中三叠世板块活动-成矿阶段,成矿作用演化受制于洋陆转换体制演化,主要发育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弧岩浆-热液铜金钼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与陆(或弧)陆汇聚相关的同碰撞岩浆-热液W-Sn-稀有金属成矿作用;Ⅲ-晚三叠世-新生代陆内演化-成矿阶段,为板内构造体制主导的陆内成矿作用,主要发育陆内造山-岩浆-热液锡铁铅锌金成矿作用、陆相盆地-沉积(-改造)盐铜铅锌成矿作用、新近纪-第四纪大陆裂隙式基性岩浆喷溢蓝宝石成矿作用和表生风化-沉积砂锡砂金砂铬矿成矿作用。首次建立了老挝及邻区区域构造-成矿演化事件序列和构造演化-成矿模式。经研究认为,老挝位于不同地块与洋盆消亡的汇集地带,地质演化历史悠久,经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重要矿产种类较多,且已有的地质找矿程度低,铜、金、铝土矿及钾盐等矿产仍具有很大的找矿和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