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德国迎来第18届联邦议院选举,基民盟联合基社盟取得41.5%的选票,成为大选最大赢家,最大的在野党社民党取得25.7%的选票,红黑两党为再一次组合大联合政府而开启了组阁谈判。养老保险改革一揽子计划是组阁谈判的焦点之一,而早在大选造势之时,各党就已经围绕养老保险改革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竞相提出各自的改革方案以争取更多的选民。新一届大联合政府的一揽子养老保险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满足一定条件的劳动者可在63岁提前退休并享受全额退休金,提高“母亲养老金”,改善劳动能力受限者养老金待遇以及提高用于恢复劳动者工作能力治疗的资金预算。此次养老金改革的核心是改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因此被认为是一次不同于以往改革路线的尝试。在德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下,提高退休金支付的措施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此,本论文围绕此次改革,提出以下核心问题:1)德国进行新一轮养老保险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评价此次改革方案?3)这次改革是否会成为德国养老保险政策的转折点?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选用Franco Mordigliami的生命周期假说,Allais、Samuelson和Diamond等人所创立的代际交叠模型,以及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优化的依据和标准。一个理性消费者在任意年龄段上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一生的全部收入,如果消费者在老年期没有收入,那么其退休后的消费必须依靠工作期的储蓄来实现,可以推断,养老金缴纳费的高低会影响该消费者退休后的消费水平;此外,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由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参与,采用“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将面临着如何调整代际之间收入再分配的问题。2013年德国养老保险改革针对的是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一支柱——法定养老保险。法定养老保险采取正是“现收现付”的运作模式,调整该模式下的养老金支付水平即调整社会保障收入的再分配,因此分析此次改革原因的切入点将是老年人现阶段收入水平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德国老年人面临的贫困风险越来越大,收入再分配不公平加剧。造成目前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自90年代以来政府持续不断地调整、削减养老金支付,导致德国养老金的替代率越来越低,目前已位居OECD国家的最后一位。而不断削减的养老金替代率则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重和过去的养老金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可以说,此次改革是政府将改革焦点从法定养老体系的可持续性转到公平性上来;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本文还将从三支柱体系内部职能分配以及政党政治的因素来考虑此次针对法定养老保险的改革原因。2013年的养老保险改革因涉及面广,开支庞大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既有批评也有支持,从这些分歧中可以看到此次改革是情有可原,但却不能提供一份有说服力的方案,首先是改革的资金来源不明,有可能引发新的赤字风险,其次是方案设计存在一些公平性问题,例如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群体内部的差异性等等。最后要考虑的是,本次改革在德国的养老保险改革历程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毫无疑问,从改革内容来看,2013的改革方案与以往大相径庭,至于其是否标志着德国养老保险改革路线的转折,本文认为,这次改革只是一次小插曲,不会成为今后养老金政策的风向标,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加重仍是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针对在职雇员的费率提高空间很小。诚然,强制性的法定养老保险在未来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要防范老年贫困风险不能单纯依赖于法定养老保险,还要多管齐下分摊风险,继续鼓励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