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未来农业的中心枢纽,在连接大市场与弱质性农户之间建造起一座桥梁,同时担当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历史使命。合作社的健康持续绿色发展关系到弱势性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改革,合作社在过去的十年里取得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与成就。在美好的蓝图设计中,致力于解决弱质性农户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之一。然而,带有国家强制性嵌入色彩的制度布局与理性建构,合作社自身也面临着所无法回避的风险。随着合作社组织演进的深化,合作社风险的识别、分类与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背景下,研究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面临的风险类别、风险形成诱因与重要影响因素对合作社抵御风险的事前防范、合作社均衡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繁荣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理论界主要研究的落脚点与归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户与合作社、管理者与合作社、农户管理者合作社与市场连接摩擦力、农户管理者合作社共同面对的非市场类外部因素冲击四个方面进行合作社风险识别与分类,依次为:合作社组织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与非市场类外部因素风险。第二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与四大风险分类进行了基本概念界定。后续四章作为并列关系的相对独立单元,分别对合作社组织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非市场类外部因素风险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其中,第三章合作社组织风险部分,通过对农户加入行为、参与互动行为与退出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梳理风险诱因,并从合作社统一治理思想、加强自身建设与吸引力、政府的政策与扶持三方面提出防范合作社组织风险的建议。第四章依次分析了管理者意愿、管理能力、权责边界、规章制度约束四种主要因素对合作社管理风险的影响。文后指出,降低管理者相对机会成本、减少管理意愿波动与管理才智流失、组织学习培训并鼓励边界范围内的创新、增强合作社内源性动力、规章制度精细化规范职务行为等方面的努力有利于合作社实现由关系信任过渡到制度信任的预期。第五章将市场风险分为有价无市,有市低价,无市无价,有市有价四种类型并探讨了风险起因。同时,引入金乡县葡萄合作社案例,结合二元回归模型成员接受游离销售渠道货币化意愿分析,指出销售渠道货币化短期内应对合作社市场风险不可忽视的贡献力。章节末从供需关系与市场信息搜集、运输干线保障、销售渠道货币化、农产品保险制度引入、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预案制定等方面给出降低市场风险的建议。第六章,将非市场类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属性划分分为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并分别选取资本与自然灾害作为典型代表予以探讨。结论指出,资本管理制度的外生性输入、农业保险制度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合作社内生能力建设是降低非市场类外部影响因素冲击的关键。最后,第七章进行了全文风险防范政策建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