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在西学东渐的情境中,中西艺术交流活动在不同文化境遇下所形成的审美取向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使我们认识到要采取多元化发展的艺术立场来促进和完善中国画的发展。 审美理想是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美术作为一种用视觉审美的形式,也蕴涵了中西不同文化精神史内涵。从艺术创作的思维特点来看,一旦富有异国情调的东西出现在人们面前,视觉上的新鲜感会立即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所以陌生的东西最能促成新创作灵感的产生。在绘画领域中出现异国色彩,是不同文化间碰撞交流时的必然现象。 清代中后期,以郎士宁为代表的外国传教士画家,将具有传统写实风格的西洋绘画引入中国,为当时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一种新的风貌。到20世纪初期,中国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留洋西学的中国画家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大规模地引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郎士宁和徐悲鸿二人在各自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成长,又都对彼此的文化艺术有过密切的接触,由于各自所处的时代和文化境遇的不同,在中西艺术交流活动中,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与审美取向,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艺术活动,为我们探讨中西美术交流活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境遇下,给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所要采取的艺术立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