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收集缺血性中风临床证候资料及中医体质相关资料,了解中风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以及通过对体质与证候的相关研究分析,探讨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候与常见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病例来源2008.3-2009.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的新入院患者,剔除2例脱落病例,共收集到有效病例120例。印制使用相关“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和“中风病中医体质调查表”,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在入院当天、发病第21天,填写“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对中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证候进行诊断。同时在入院当天或患者病情稳定后,填写“中风病中医体质调查表”,诊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结果: 1.本组研究显示:中风病中医体质类型按出现率的高低依次为气虚质41例(34.2%)、痰湿质31例(25.8%)、阴虚质25例(20.8%)、瘀血质9例(7.5%)、阳虚质7例(5.8%)、气郁质4例(3.3%)、平和质2例(1.7%)、湿热质1例((0.8%)。其中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共占80.8%,是中风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同时显示中风病体质包括虚实两个方面,虚性体质(60.8%)相对较多,实性体质(37.5%)亦不乏见。 2.本组研究显示:中风病急性期各种证候按出现率的高低依次为瘀证90例(75.0%)、痰证83例(69.2%)、风证83例(69.2%)、火证55例(45.8%)、气虚证28例(23.3%)、阴虚阳亢证21例(17.5%)。提示,急性期主要以瘀证、痰证、风证、火证,实证为主,虚证相对较少。恢复期虚实夹杂,证候依次为瘀证88例(73.3%)、痰证78例(65.0%)、气虚证67例(55.8%)、阴虚阳亢证38例(31.7%)、风证30例(25.0%)、火证27例(22.5%)。气虚证显著性增加,c2=26.500,P<0.01;阴虚阳亢证亦明显增加,c2=6.495,P<0.05。相反,风证和火证则显著性下降,组间比较分别为c2=46.977,P<0.01;c2=14.523,P<0.01。而瘀证、痰证则改变不大,组间比较分别c2=0.087,P=0.768;c2=0.472,P=0.492。 3.本组研究显示,中风病急性期各种证候在不同体质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且在不同体质中的总体分布规律相似。尽管各种证候在不同体质间的出现率略有差异,但各种证候在不同体质中的出现率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瘀证、痰证、风证、火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 恢复期各种证候与体质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气虚证在气虚质患者中显著性增高,c2=28.249,P<0.01;在痰湿质和阴虚质中则增减变化不大,P>0.05。而且,气虚证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之间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c2=22.996,P<0.01。其在气虚质出现的比例与痰湿质、阴虚质构成的比值比分别为2.335和2.591,提示气虚证和气虚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痰证在痰湿质患者中明显增高,c2=5.415,P=0.02<0.05;在气虚质和阴虚质中有所降低,但差异性不大,P>0.05。可能因为痰是有形之邪,下降速度较慢。但痰证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之间的分布仍然具有显著性差异,c2=16.374,P<0.01。其在痰湿质出现的比例与气虚质、阴虚质构成的比值比分别为1.826和1.798。提示痰证与痰湿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阴虚阳亢证在阴虚质患者中显著性增高,c2=15.705,P<0.001;在气虚质和痰湿质中则增减变化不大,P>0.05。其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之间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c2=33.848,P<0.01。同时其在阴虚质出现的比例与气虚质、痰湿质构成的比值比分别为2.335和2.591。提示阴虚阳亢证和阴虚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另外还显示风证、火证、瘀证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风证在各种体质中均显著性降低(P<0.01),火证在各种体质中也都明显下降(P<0.05)。提示风证、火证与体质无关,可能与中风病的病势缓急有关。而瘀证不但在体质间的分布无差异性(P>0.05),而且在整个病程中出现比例较高,前后变化不大(P>0.05),提示可能与中风病对体质的改变有关。 结论: 1.中风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为主。有虚实之别,虚性体质相对较多,实性体质亦不少见。 2.中风急性期证候以风、火、痰、瘀实证为主,但可能有标本之别。 3.体质与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随着中风病的进展,体质对证候的演化转归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而体质与中风证候的发生相关性不大。 4.体质与证候相结合,可能是有效识别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本质,了解中风病的病势缓急,以及寻找中风病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可靠途径,可能会给中风病的诊治带来新的突破,对中风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