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患者ERCP取石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危险因素探讨及风险评分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复发率,同时建立风险评分模型,计算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阈值,将患者分为复发低危、高危风险人群,指导临床规范诊疗工作,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复发高危人群,对高风险人群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复发,督促高风险患者术后定期随诊,尽可能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取石成功,且术前或术后行胆囊切除的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有656例患者入组,随机抽取80%患者(525例)作为模型组,剩余20%(131例)作为验证组,通过门诊、住院、必要时电话等方式随访得知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胆总管结石,模型组患者分为复发组486例和非复发组39例,收集比对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方面的异同。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将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作为预测变量,进行1:1配比,在非复发组中匹配到与复发组相同病例数的患者为对照组(n=39),与复发组进行比较。将复发重要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纳入方程B0+B1X1+B2X2+····+BnXn中建立评分模型,式中B0是常数,Bn为回归系数,Xn为危险因素,当危险因素存在时Xn=1,当危险因素不存在时Xn=O。采用简化Logistic回归方程,将回归系数统一扩大2倍,并采取四舍五入取整方法,对重要危险因素进行赋值,通过公式代入模型组以及验证组,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检验预测模型的效能。使用SPSS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模型组525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复发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7.43%,复发患者中有7名患者(17.95%)经历了多次复发。胆总管结石1年、2年、3年、4年、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4%、7.8%、11.7%、18.2%,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BMI、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术前胆管炎、术前血清TC、乳头狭窄、胆管支架引流、内镜机械碎石、≥2次ERCP、术后胰腺炎、结石数目、手术方式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糖尿病史、胆管手术史、十二指肠憩室、胆管直径≥15mm、结石直径≥10mm方面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糖尿病史外,其余危险因素与匹配前结果一致,多因素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和(OR=4.197,P=0.012)和结石直径≥10mm(OR=4.029,P=0.044)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根据简易Logistic回归系数,将胆囊切除患者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分别赋值:年龄≥65岁1分、十二指肠憩室3分、胆管手术史2分、胆管直径≥15mm 1分、结石直径≥10mm 3分,最佳阈值分数为4分,≥4分的患者复发风险高。5.模型组低、高风险组实际复发率为2.8%、17.6%,阈值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72.0%,验证组低、高风险组实际复发率为3.2%、16.7%,阈值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5.4%。6.模型组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768(0.687-0.850)vs 0.835(0.713-0.957),表明模型预测效能中等。[结 论]1.胆囊切除患者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7.43%(39/486),复发患者中有17.95%的患者经历了多次复发。1年、2年、3年、4年、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1%、4.4%、7.8%、11.7%、18.2%。2.年龄(≥65岁)、胆管手术史、十二指肠憩室、胆管直径≥15mm、结石直径≥10mm为胆囊切除患者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和(OR=4.197,P=0.012)和结石直径≥10mm(OR=4.029,P=0.044)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复发概率是无憩室患者的4倍,结石直径≥ 10mm的患者是<10mm患者的4倍。3.胆囊切除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复发原因可能与存在原位胆囊患者基本一致,评分模型可能对于存在原位胆囊的患者同样适用。4.评分模型的建立,对于胆囊切除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预测效能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2011~2020年间云南省≥50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耐药情况、耐药位点的流行情况、毒株流行特点、流行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云南省≥50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耐药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优化老年人群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云南省2011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经HIV确认实验确证为艾滋病感染
[目 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髋部骨折患者预后及功能的影响,以期说明不同类型抗骨质疏松药物用于髋部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更好指导临床治疗。[方 法]1.通过临床回顾分析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住的老年骨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57例,按照术后是否抗骨松治疗分组,其中抗骨松组23人,未抗骨松治疗组34人。统计所有患者致伤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
[目的]研究NAFLD肝脏脂肪含量与血LncRNAMALAT1、肠道菌群的关系,探讨NAFLD患者LncRNA MALAT1、肠道菌群与NAFLD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人群共计120例,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饮食调查问卷。使用超声定量对受试者肝脏脂肪含量行定量,以脂肪含量9.15%、23%为界点分为3组:A组(脂肪含量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研究的难点。神经再生是补充丢失的细胞和修复损伤的理想途径,但成年脊髓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有限。细胞重编程可以解决补充神经元问题。相关文献发现在体内外转染神经源性因子能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元转化。本实验借助钳夹型大鼠SCI模型,运用慢病毒使SOX2转染大鼠脊髓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探讨其转化为神经干细
[目 的]通过筛选出颅内大型动脉瘤(>10mm)(large intracranial aneurysm,LIA)或巨型动脉瘤(>25mm)(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GIA)应用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s,FDS)治疗的相关文献,提取与FDS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肯定FDS的疗效,同时分析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
[目的]1、应用超细胆道镜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2、探讨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的手术疗效,并与腹腔镜联合同期内镜取石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利弊之处,是否可以值得将超细胆道镜推广运用于临床。3、探讨在胆总管不扩张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使用超细胆道镜完成胆道取石手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我院2018年9月-202
[目 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伴有躯干失衡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在术前、术后、随访时的临床资料与数据,比较术前、术中使用颅股骨牵引和不使用牵引对畸形矫形、躯干总体平衡、肩平衡的影响,从而为躯干失衡患者采取适宜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 法]收集2008年-2020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手术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资料,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48例,其中牵引组27例给予术前、术中牵引,术中截骨
[目 的]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PTCD与ENBD两种外引流方式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医师在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依据和参考。[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1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作两组:PTCD组(34例):腹腔镜胆囊
[目 的]手汗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的疾病,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手汗症的了解远不够,认为手汗症是内科方面的疾病,主要通过中医中药,外敷止汗剂,电离渗透法,交感神经阻滞术等保守方式治疗手汗症,但治疗的成本相对较高,治疗效果不稳定,不良反应多,并且容易复发。随后,人们通过卫生健康知识的科普书及便捷的的网络,
[目 的]老年人群是骨折的高发人群,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因社会的年龄结构不断趋于老龄化,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有增无减,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骨折类型之一。本研究旨在比较DAA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为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