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风云三号D星微波仪器对热带气旋热力结构的反演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m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卫星已成为热带气旋(TC)监测和预报的重要手段。部分极轨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探测仪具有一定的穿透云层的能力,可以有效对TC内部大气状态进行观测。但是,微波探测仪在强散射区域往往会出现较大反演误差,主要表现为反演出的TC中心附近对流层低层温度场常存在异常冷池,这与模式结果及飞机观测事实不相符。研究TC内核区强散射条件下微波仪器对大气状态的反演,可以极大弥补海上TC内核区观测资料的不足,对提高TC强度和结构变化机理研究以及TC的预报水平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不同散射条件(晴空大气、层云降水、对流降水)下的大气状态背景场和误差矩阵,提出一种场景自适应的微波探测仪一维变分反演算法。其中温度和湿度背景场由ERA_Interim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水成物背景场(云水、雨水和霰含量)由中尺度区域模式WRF计算得到。结果表明背景场中各物理量在不同降水条件(亦即大气低层不同的散射大小)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流降水条件下温度廓线在对流层低层更冷、对流层中层更暖,对流层中低层湿度廓线和水成物廓线在对流降水条件下最大,晴空则最小。场景自适应的误差矩阵采用CRTM快速辐射传输模式针对不同仪器不同降水类型分别计算。以美国NPP卫星搭载的微波探测仪(ATMS)观测资料对北大西洋飓风热力结构进行反演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场景自适应的反演算法可以有效提高TC内核区温度和湿度场的反演效果。对于强度较强的TC,内核区强散射作用造成的对流层低层反演误差在使用了场景自适应的反演算法后基本被消除。对于强度较弱的TC,使用场景自适应的反演算法有效改进了TC暖心反演效果,暖心结构更加清晰。基于GPS下投式探空仪的直接观测对温度和湿度反演结果进行误差评估。结果表明,使用场景自适应的反演算法后,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反演误差均有明显降低,其中TC内核区低层温度反演误差降低至3 K以下,湿度反演误差降低至2.5 g/kg以下。基于该算法,本研究使用FY3D微波温度计(MWTS)和微波湿度计(MWHS)分别对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MWTS及MWHS在本研究中无法反演得到合理的TC内核区热力结构。进一步本研究将MWTS和MWHS两部仪器进行融合,同时构造了与ATMS通道1和通道2类似的虚拟通道以进行云检测,形成具有30个通道的微波探测仪融合产品CMWS。结果表明CMWS可以反演出较为合理的TC暖心结构,且加入118 GHz通道后CMWS反演得到的台风暖心结构被进一步改善,对流层低层水汽结构也更为合理。基于静力平衡方程,使用反演的温度和湿度廓线进行垂直积分,以得到海平面气压场产品,并通过该产品对台风进行定位定强。结果表明,ATMS和CMWS两种仪器的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23.89 km和36.89 km,平均定强绝对误差分别为7.51 h Pa和13.77h Pa。考虑到微波仪器的空间分辨率为33 km左右,因此定位效果较好。但是CMWS试验的定强普遍偏弱,这与其观测像元空间密度较小有关。基于水成物反演结果,使用Mi RS中的降水率反演算法计算不同仪器的降水率产品,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降水率产品均可以较好再现台风的降水结构,台风眼区和降水的非对称中心可以被清晰识别,但与GPM降水率产品相比本研究反演降水偏弱。加入了118 GHz通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台风降水精细化结构的探测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诸多方面的应用,单个机器人的应用局限性逐渐暴露。多机器人协同系统凭借其效率高、鲁棒性强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军事、工业、民用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编队控制及避障问题成为了多机器人协同领域的热门方向,其难点主要体现为在复杂的动态障碍物环境下,多机器人编队队形的形成、保持以及避障。为此,论文以多移动机器人的编队与避障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差分轮式移动
积雪是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冰冻圈中地理分布最广泛、季节和年际变化最显著的部分。积雪具有高反照率,低粗糙度和低热传导特性,它的保温效应,水文效应和反照率效应会对土壤温湿度和地表温度产生影响。积雪数据来源广泛,站点观测资料时间长,但是观测存在代表性的问题,遥感观测时空分辨率高,但反演算法受各种因素影响,陆面过程模式的结果则具有不确定性。而数据同化技术可以将上述数据的优势融合,生成高质量的积雪数据
夏季强对流活动不仅能在对流层造成剧烈的闪电活动,还会激发环状重力波(CGWs),对流活动与其激发的波动特征有关,CGWs在经由平流层和中间层传播后,抵达80~90 km高度,对发生在附近高度的中高层TLEs有调制作用。本文完整地考虑上述过程,以“对流层激发—平流层传播—中间层调制”为研究的基本思路,并且结合观测数据与模型验证,既能明确各种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也能为今后的观测统计和模式参数化提供依据。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并且浮游植物种类的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因此,了解和掌握浮游植物粒级结构(Phytoplankton Size Classes,PSCs)和种群结构(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Structures,PPSs)的分布和变异规律为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相比于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由大气层包裹,大气环流作为气象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表征了大气的动力过程,大气角动量及其平衡是主要诱因之一。固体地球和大气之间的角动量平衡及传输,直接影响着大气环流的变化,进而决定了全球气候的变化方向。本文利用大气再分析数据计算出了近70年的大气角动量及力矩的值,详细分析了其在不同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讨论了基于再分析数据计算的地气角动量与理论推导结果之间的差异。结合太阳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海气耦合系统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它的发生往往对全球的天气、气候异常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关于ENSO可预报性及其预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春季预报障碍严重影响ENSO的预报技巧,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区别于传统东部型(EP)-El Ni(?)o事件的新型El Ni(?)o,即中部型(CP)-El Ni
多普勒激光雷达是进行晴空大气风场探测的重要遥感设备之一,具有高精度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目前,市场上的连续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多采用零差相干与其他设备相结合或采用外差相干技术来获得大气风场在雷达径向方向上的速度大小和正负,本文基于镜频抑制技术零差,采用光纤90°相位控制器,研制了全光纤连续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该雷达系统通过对本振光进行相位控制,得到正交的IQ信号,采用镜频抑制零差技术,得到径
海冰及其异常变化对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海冰消融及其气候效应成为了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关于前期海冰对后期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前期海冰异常到底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后期的大气环流和气候,相关的机理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秋季北极海冰的年际变率显著,其异常变化对冬季温度和大气环流的影响都至关重要。秋季海冰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欧亚大陆的陆地
热带气旋活动(包括生成频数、路径、强度等)受到多种时间尺度因子的影响。长期以来,前人大多关注天气尺度、季节尺度、到年际尺度热带气旋活动的规律及机理。相对而言,对其长期变化(包括年代际变化和趋势变化)的认识还不足,在其影响机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围绕热带气旋长期变化这一主题,从全球变暖外强迫和大气内部气候变率影响入手,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和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系统地研究了热带气旋活动年代际变化和长期
本文使用美国NCAR大气环流模式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CAM5.1)研究中国东部城市下垫面变化和人为气溶胶排放对东亚季风的影响,评估模式控制试验对东亚地区夏季和冬季气温、降水、环流气候态的模拟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城市下垫面变化/人为气溶胶造成的夏季和冬季气温、降水、地表能量平衡的改变,并深入分析东亚季风变化的详细物理机制。通过不同初值的集合试验以及不同海表温度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