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在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带动全社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从而使企业快速成长并发展壮大起到了的积极作用,但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存在那些不足或局限性,如何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将通过对2000年至2004年期间接受政府资助的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比较分析企业在接受政府资助前后的发展状况和政府资助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特别从企业的成长性方面研究政府资助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效果,并从企业及各技术领域的角度研究政府资助对各行业领域的推动作用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对政府资助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对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提供决策参考。 论文通过对300多家企业所提供数据的分析表明,政府资助对每个具体企业的带动效果大小不一,总体的平均带动倍数为6.56倍,说明政府资助的带动效果比较明显,但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我国东南沿海个别发达地区,政府资助的带动倍数可达15-18倍,相比之下,北京市政府资助的带动效果还应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同时从另一角度也验证了北京地区的民间资金或社会资金活跃度不如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这一事实。 为分析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论文从项目的技术领域、企业成立时间、资产规模、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等五个方面,通过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分析政府资助的实施效果。2004年企业成长性综合指数相对2002年有所提高的技术领域依次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和光机电一体化,有所下降的技术领域为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和其他类共两个领域,以上数据分析与北京市大体的发展现状基本吻合,政府资助应在保持或加强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加强对环保与资源利用领域的支持力度;政府资助对成立时间在3年以内的企业的成长性方面的促进作用最好,3-5年间的企业,成长性急速放缓,5到10年的企业成长性综合指数最低;10年以上的企业,成长性综合指数又开始呈现增加的趋势;数据表明企业的成长性从三个类别的平均概念上来讲,随资产规模上升而增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加,而企业净利润总体而言是增加的趋势,但2002年之后有所波动,接受资助项目的销售收入及其净利润同步增加,且增加趋势明显、稳定,接受资助的项目的净利润在企业全部净利润的比重,2002之后的3年均在25%以上,远远高于其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主营收入的比重(该比重在2002年之后不高于15%)。 论文还从政府资助前后科技型中小企业上缴税金、提供就业和创汇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等变化,来分析政府资助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政府所资助项目上缴税金占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从总体上看,接受政府资助的企业就业总人数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光机电领域和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企业带动就业增长增幅明显,电子信息领域企业保持稳定增长;根据统计分析和实地考察,企业创汇在2000-2002年间比较平稳,2003年和2004年企业的创汇能力明显增强;从企业研发人员队伍来看,被调研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人员数量逐年上升,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1.83%,其中2001年、2004年的增长速度高于企业总体就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说明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人员队伍的壮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统计分析表明,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接受政府资助的企业所取得的研发成果呈稳定增长趋势,在被调查的3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获得软件著作权累计达1186项,实用新型专利达390项、发明专利300项、新申请专利数达1900项,新增产品达7214项,部分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论文通过统计分析和访谈情况汇总,对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其产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最后对建立与完善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政府制定适合的资助和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力促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策的实施效果,更好地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并做强做大,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