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类药物/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微球载药系统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药物具有分子量大及空间结构复杂的特点,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的存在下极易失活,故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本论文针对传统高分子微球蛋白载药系统的不足,对微球基体材料以及微球形貌进行改进,实现对蛋白类药物的保护和控制释放。首先,从载体材料的改进方面实现蛋白质的控制释放。本实验开展了对聚酸酐微球蛋白类药物控制释放新制剂的研究,所选用的具有表面溶蚀特性的高分子材料癸二酸(SA)和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CPP)的共聚物P(CPP-SA)作为蛋白质的载体。采用复乳法(W1/O/W2)制备了包裹人血清蛋白的P(CPP-SA)载药微球。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在药物释放实验中,紫外分光光度计(UV)用来分析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实验表明:所制备的P(CPP-SA)微球粒径在10μm左右,表面不光滑。聚酸酐的降解速率和药物释放速率与聚酸酐的分子链的组成及结构单元比例密切相关。随着CPP含量的增加,微球降解和蛋白释放也呈减慢趋势。通过调节聚酸酐的分子链中各结构单元比例,能有效地控制微球降解和药物释放速率。通过GPC测定释放包裹的蛋白质发现,P(CPP-SA)微球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分子保持完整,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然后,针对常规的W1/O/W2乳化溶剂挥发法存在着蛋白质易失活的问题,本实验尝试了改变微球形貌以及载药方式,实现对蛋白质的保护及缓释。选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PLGA作为蛋白质的载体,采用复乳法,在制备过程中加入致孔剂,制备多孔PLGA微球。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的致孔效果较好,在一定的添加量范围内都能制备出孔径均匀的多孔微球。通过改变油酸钠的添加量,外水相中PVA的浓度以及制备中的搅拌速度都能调节多孔结构的形貌特征。实验表明,在搅拌速度为500rpm,油酸钠加入量为25%,PVA浓度为3%时,能制备出粒径为10μm左右,粒径均匀,球形较好,表面孔径均匀,并具有内部贯穿孔结构的PLGA多孔微球,适合于肺部吸入给药。最后,PLGA多孔微球由于其贯穿的多孔结构,具有比较高的比表面积,其载药过程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在温和的水环境中完成,不需要有机溶剂地参与,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蛋白质的活性。针对PLGA多孔微球释药速率太快,很难实现缓释的缺点,本实验在多孔PLGA微球表面涂覆上一层海藻酸钠水凝胶,海藻酸钠水溶液粘度较大,易于粘附于微球表面孔洞及其内部。使用Ca2+固化后,能更好地修饰PLGA多孔微球,将吸附于多孔微球的蛋白质封堵于微球内部,实现药物的缓释。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包覆的海藻酸钙水凝胶能有效地阻滞蛋白质的释放,减缓了多孔微球释放初期的突释,实现药物的缓释。所得的这种释放体系可实现DNA、生长因子、酶、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缓释。
其他文献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根据这一理论,上好语文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负
军嫂的坚强  我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迷恋军人身上的橄榄绿,崇拜军人身上的男儿正气。2000年3月,当拖地的婚纱与那抹橄榄绿在镜头中定格的时候,我便有了双重身份——军嫂教师。嫁给军人,意味着嫁给了分离,嫁给了辛劳,嫁给了奉献。  新婚不久,丈夫就回部队了,我们便开始了牛郎织女般的日子。婚后第一个中秋节,说好了他要回家的,却失约了。他在来信里写道:“我有重要任务,很抱歉让你空等了一场,我没有如约回家…
期刊
在参与学习环境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影响的研究中,我更关注自己设计并营造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儿童学习科学的影响。在感受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指南针一课的教学案例中,我反思了教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于学生来说,简直无从下手.谈起学习历史,学生们常发这样的感慨或牢骚:“那么多年代,那么多地名,那么多人物,那么多事件,学起来有趣,记起来费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现今我国的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大,很多公路项目工程不断建设,我国公路运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条件下,为确保公路运行有序性以及安全性,一定要建设良好的路政管理环境.目前
液氯消毒导致给水输配管网中产生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以天津某高校校园管网和实验室模拟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以保障饮用水
各向异性胶体粒子是具有非对称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新颖胶体材料。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技术应用中,各向异性胶体粒子都备受关注。在众多的各向异性胶体粒子中,凹陷状粒子是高分子胶体材料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其特殊形貌,凹陷状粒子在定向自组装、Pickering乳液和靶向结合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凹陷状胶体粒子的合成方法已有报道,但这些方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合成步骤复杂、产量低、粒子尺寸均匀性
钕掺杂钛酸铋(Bi4-xNdxTi3O12)以其高剩余极化强度、良好的抗疲劳特性和介电响应快等优点,成为人们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通过把溶胶凝胶工艺和纳米孔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全新的使用环境要求电源不但有长续航能力,还能对其进行压、弯、拉、卷甚至折叠操作。作为目前综合性能最优的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LIBs)被视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首选电源体系。但传统制造中所用铜、铝等金属极集流体与非金属的活性物质界面结合差,电池难于进行压、弯、拉、卷等操作;另一方面,金属高密度属性增加了重量,使电池能量密度降低。针对目前实际,本研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