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药物具有分子量大及空间结构复杂的特点,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的存在下极易失活,故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本论文针对传统高分子微球蛋白载药系统的不足,对微球基体材料以及微球形貌进行改进,实现对蛋白类药物的保护和控制释放。首先,从载体材料的改进方面实现蛋白质的控制释放。本实验开展了对聚酸酐微球蛋白类药物控制释放新制剂的研究,所选用的具有表面溶蚀特性的高分子材料癸二酸(SA)和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CPP)的共聚物P(CPP-SA)作为蛋白质的载体。采用复乳法(W1/O/W2)制备了包裹人血清蛋白的P(CPP-SA)载药微球。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在药物释放实验中,紫外分光光度计(UV)用来分析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实验表明:所制备的P(CPP-SA)微球粒径在10μm左右,表面不光滑。聚酸酐的降解速率和药物释放速率与聚酸酐的分子链的组成及结构单元比例密切相关。随着CPP含量的增加,微球降解和蛋白释放也呈减慢趋势。通过调节聚酸酐的分子链中各结构单元比例,能有效地控制微球降解和药物释放速率。通过GPC测定释放包裹的蛋白质发现,P(CPP-SA)微球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分子保持完整,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然后,针对常规的W1/O/W2乳化溶剂挥发法存在着蛋白质易失活的问题,本实验尝试了改变微球形貌以及载药方式,实现对蛋白质的保护及缓释。选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PLGA作为蛋白质的载体,采用复乳法,在制备过程中加入致孔剂,制备多孔PLGA微球。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的致孔效果较好,在一定的添加量范围内都能制备出孔径均匀的多孔微球。通过改变油酸钠的添加量,外水相中PVA的浓度以及制备中的搅拌速度都能调节多孔结构的形貌特征。实验表明,在搅拌速度为500rpm,油酸钠加入量为25%,PVA浓度为3%时,能制备出粒径为10μm左右,粒径均匀,球形较好,表面孔径均匀,并具有内部贯穿孔结构的PLGA多孔微球,适合于肺部吸入给药。最后,PLGA多孔微球由于其贯穿的多孔结构,具有比较高的比表面积,其载药过程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在温和的水环境中完成,不需要有机溶剂地参与,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蛋白质的活性。针对PLGA多孔微球释药速率太快,很难实现缓释的缺点,本实验在多孔PLGA微球表面涂覆上一层海藻酸钠水凝胶,海藻酸钠水溶液粘度较大,易于粘附于微球表面孔洞及其内部。使用Ca2+固化后,能更好地修饰PLGA多孔微球,将吸附于多孔微球的蛋白质封堵于微球内部,实现药物的缓释。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包覆的海藻酸钙水凝胶能有效地阻滞蛋白质的释放,减缓了多孔微球释放初期的突释,实现药物的缓释。所得的这种释放体系可实现DNA、生长因子、酶、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