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标记单克隆抗体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ua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荷瘤裸鼠体内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免疫治疗研究目的在结直肠癌(CRC)异种移植瘤中以肿瘤干细胞(CSCs)两种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为治疗靶点,评价使用特异性靶向CSCs的放射性标记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放射免疫治疗(RIT)的疗效,并探讨131I-CD133 mAb和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的相对优势。方法采用Iodogen法制备放射性碘标记抗体,构建HT29荷瘤裸鼠模型。实验分为8组,每组14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组(生理盐水组)每只注射100μl生理盐水;B 组(CD133 mAb 组)每只注射 20μg/100μl 的 CD133 mAb;C 组(CD133 mAb/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 l0μg/50μl的 CD133 mAb 和 10μg/50μl 的 CD44 mAb;D组(CD44 mAb组)每只注射20μg/100μl的CD44 mAb;E组(131I-IgG同型对照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IgG;F 组(131I-CD133mAb 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CD133mAb;G 组(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7.4MB q/50μl的131I-CD133 mAb 和 7.4MBq/50μl的 131I-CD44 mAb;H 组(131I-CD44 mAb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CD44 mAb。注射后每天监测荷瘤裸鼠的生存状态。每3天测量一次荷瘤裸鼠的体重和肿瘤大小。通过肿瘤生长曲线和荷瘤裸鼠生存曲线评估各组治疗效果。注射后第30天时,通过TUNEL免疫荧光染色、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各组荷瘤裸鼠异种移植瘤中的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131I-IgG、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的平均标记率(n=4)分别为 67.62±3.86%、74.41±4.65%、71.27±4.22%,平均放射性比活度(n=4)分别为 13.57±0.81 μCi/μg、15.18±0.54μCi/μg、14.36±0.79μCi/μg,纯化后的平均放射性化学纯度(n=4)分别为 88.91±1.66%、93.37±2.79%、91.08±2.38%。标记抗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具有较稳定的性质。2.各组中荷瘤裸鼠在开始进行RIT实验时的初始体重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915),初始平均肿瘤体积也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1.000)。肿瘤生长曲线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F组、G组和H组)与其它五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肿瘤生长延迟。注射后第30天,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荷瘤裸鼠的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它五个组(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H组中肿瘤裸鼠的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小于F组(P=0.018)。荷瘤裸鼠生存曲线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其它五个组相比明显延长,其中H组中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大于F组(P=0.026),而与G组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592)。G组中肿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与F组相比也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84)。3.TUNE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绿色荧光)明显多于其它五个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它五个组(P<0.001),其中H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G组(P=0.001),而G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又显著高于F组(P<0.001)。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细胞增殖(棕褐色)明显少于其它五个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其它五个组(P<0.001),其中H组肿瘤组织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G组(P=0.011),而G组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又显著低于 F 组(P<0.001)。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肿瘤组织的CD133和CD44表达水平和CD133+细胞、CD44+细胞、CD133+/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都显著低于其它五个组(P<0.001)。F组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著低于G组和H组(P<0.001),且G组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又显著低于H组(P=0.021)。H组肿瘤组织中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著低于G组和F组(P<0.001),且G组肿瘤组织中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又显著低于F组(P<0.001)。G组肿瘤组织中CD133+/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著低于H组和F组(分别为 P=0.006 和 P=0.040)。结论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mAbs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而有效地清除肿瘤病灶中的CSCs,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131I-CD133 mAb和131I-CD44 mAb的配伍使用虽然在相同治疗剂量下的抑瘤效果并不优于131I-CD44 mAb单靶点治疗,但对肿瘤组织中CD133+/CD44+细胞的清除多于单靶点治疗,从而可能产生增强的CSCs靶向清除能力。第二部分诊疗一体化探针动态监测靶向肿瘤干细胞RIT疗效的初步研究目的以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特异性靶向肿瘤干细胞(CSCs)两种表面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单克隆抗体(mAbs)为诊疗一体化探针,通过荷瘤裸鼠在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生物分布分析以及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评价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在体内靶向CSCs的特异性以及CSCs的动态变化,探讨靶向CSCs的放射免疫治疗(RIT)中通过放射免疫显像(RII)进行CSCs动态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双靶点RII的相对优势。方法采用Iodogen法制备放射性核素标记mAbs,构建HT29荷瘤裸鼠模型,分为4组(每组20只)进行尾静脉注射:131I-IgG同型对照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IgG;131I-CD133mAb 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CD133mAb;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 7.4MBq/50μl 的 131I-CD133 mAb 和7.4MB q/50μl的 131I-CD44 mAb;131I-CD44 mAb 组每只注射 14.8MBq/100μl的 131I-CD44 mAb。注射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和第25天时,通过荷瘤裸鼠在体SPECT显像动态监测各组治疗反应。注射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时,通过荷瘤裸鼠体内全身生物分布研究、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各组荷瘤裸鼠的肿瘤放射性摄取、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1.荷瘤裸鼠在体SPECT显像显示,注射后第1天,这4组中的荷瘤裸鼠肿瘤部位均未见显影。131I-CD44 mAb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5天开始显影,注射后第10天显影清晰并明显强于其它组,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显影弱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10天开始显影,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时显影越来越明显,并且显影清晰度介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之间。131I-CD133 mAb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15天开始显影,此后显影逐渐增强,并且在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时显影强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131I-IgG组肿瘤部位直至第20天才开始隐约可见显影,第25天显影较前清晰,但是显著弱于核素靶向治疗组。2.生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放射性摄取(%ID/g)以及肿瘤/本底放射性摄取比值(T/B)比值,在每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131I-IgG组(均为P<0.001)。注射后第5天,131I-CD44 mAb组的肿瘤%ID/g和T/B 比值均显著高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注射后第10天,除了131I-CD44 mAb组的肿瘤%ID/g和T/B 比值仍然显著高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之外,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的T/B 比值亦显著高于131I-CD133 mAb组(P<0.001)。但是此后出现反向变化:注射后第15天时131I-CD133 mAb组和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的肿瘤%ID/g和T/B 比值反而均显著高于131I-CD44 mAb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 mAb组的T/B 比值亦显著高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P<0.001);注射后第 20 天,131I-CD133 mAb 组肿瘤%ID/g和 T/B 比值均显著高于 131I-CD44 mAb 组(均为 P<0.01),且 131I-CD133 mAb组 T/B 比值显著高于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P<0.0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棕色染色区域明显少于131I-IgG组。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CD133和CD44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131I-IgG组(均为P<0.01)。131I-CD133 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133平均IOD显著低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与 131I-CD44 mAb 组(均为P<0.01),且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15天和第20天的CD133平均IOD显著低于131I-CD44 mAb组(均为 P<0.05)。131I-CD44 mAb 组注射后第 5、10、15 和 20 天的 CD44 平均 IOD显著低于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与 131I-CD133 mAb 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10天和第20天的CD44平均IOD也显著低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4.蛋白免疫印迹条带图像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CD133和CD4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31I-IgG组。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CD133和CD44的平均信号强度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131I-IgG组(均为P<0.01)。131I-CD133 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133相对信号强度显著低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和 131I-CD44 mAb 组(均为 P<0.001),而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CD133相对信号强度又显著低于131I-CD44 mAb组(均为P<0.001)。131I-CD44 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44相对信号强度显著低于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配伍使用组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01),且 131I-CD133 mAb/131I-CD44 mAb 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 5、10 和 20 天的CD44相对信号强度又显著低于131I-CD133 mAb组(均为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的mAbs在荷瘤裸鼠中的SPECT显像和生物分布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的肿瘤组织CD133和CD44表达水平一致,表明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的mAbs作为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探针用于RIT中CSCs动态RII监测的可行性。131I-CD133 mAb和131I-CD44 mAb的配伍使用不一定能得到比单一抗体更佳的RII结果,但其可以特异性监测CSCs动态变化作为RIT疗效的评价指标。
其他文献
载人航天不仅仅可以扩大人类活动范围,而且是对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政治等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所以世界各国对其都很重视。然而,空间站上的微重力环境与地球上的重力环境有很大不同,虽然物体没有重力,但是物体的惯性力依然存在,这将给习惯于重力环境中生活的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带来一定的操作危险性。为此,需要在地面上对航天员进行微重力操作训练使其提前适应空间站上的环境。微重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工程应用中对隔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潜艇声隐中的低频振动隔离、精密仪器的环境微振动隔离、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的多工况隔振等。常规的被动隔振技术在低频段的隔振性能较差,不能满足高规格的应用需求;主动隔振技术的宽频隔振性能较好,但是能耗较大、控制较为复杂。因此,研发一种新型隔振技术以提升低频隔振性能与系统自适应性,并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
在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水下生产系统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主流模式。水下控制模块(SCM)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大脑,负责控制和监测水下生产系统,是保证水下油气资源安全、稳定、可靠开采的重要装备之一。目前,SCM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国内对于SCM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水下生产系统的建设仍然依赖于国外产品。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由浅水逐步走向深水,掌握水下生产系统控制模块的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
生物凝胶类仿生人工肌肉是一种电致动聚合物,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产生可逆的弯曲偏转和输出力,并可等温地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由于它具有变形量大、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质量轻、无噪音和成本低等优点,现已成为了国内外科技创新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仿生人工肌肉的制备材料,大多为人工合成而鲜有人采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生物相容性好且可生物降解。此外,仿生人工肌肉在电致动位移及其力输出的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震颤
随着机器人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特殊聚合体材料和智能材料的诞生,作为机器人和智能机械系统驱动关键的人工肌肉已成为仿生领域的研究重点。作为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型智能材料,仿生人工肌肉是新时代广大学者的宠儿,且在微型机器人、医疗、航空设备等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研究发现,仿生人工肌肉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服务于实际的需要,毫牛级的输出力大大限制了仿生人工肌肉的应用。另外,凝胶聚合物仿生人工肌肉在力
近年来,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太空足迹逐渐向远离地球的浩瀚空间蔓延。借助先进的航天飞机、火箭、空间站等宇航装备,载人航天已经成为太空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其中微重力伴随整个航天旅程,长时间会导致宇航员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及心血管功能下降,严重影响宇航员的探索活动及空间生活,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现代航天医学研究表明在太空中开展锻炼是抵消和减缓微重力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有效手段。因此,开发适用于太空微重
再制造是制造产业链的延伸,以实现对废旧机电产品的高质量修复为目的,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循环可持续发展方向,再制造逐渐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再制造领域范围日益扩大。然而,再制造产品脱胎于废旧产品的独有特征,使得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仍然面临着诸多科学和技术难题亟待解决。本论文以再制造的典型实例——重载发动机曲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材料级”和“零件级”双
任务规划作为敏捷卫星对地观测运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其结果直接影响敏捷卫星对地观测的性能,特别是在防灾减灾、区域作战、反恐维稳、联合作战等区域性密集目标观测活动中。受限于现有密集任务规划模型的任务-姿态分层规划结构,任务层在制定调度方案时不具备调用姿态层信息的能力,导致任务规划过程信息利用率低,对地观测系统规划效能不高。此外,针对任务规划中涉及的姿态调整时间,现有姿态调整时间计算模型存在调姿参数依赖性
血管新生是普遍存在的且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命活动,并且异常的血管新生参与了诸多疾病的发生。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 Ⅱ,RNAPⅡ)的转录停滞释放(pausing release)在近些年的研究中被认为是转录调控的一个关键节点。但是对于核外信号如何调控RNAPⅡ的转录停滞却依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内皮细胞主调控因子之一的ETS1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数的表示理论中所出现的一些分形问题.本论文中,我们计算了数的β-展式中Erd(?)s-R(?)nyi极限定理例外集的Hausdorff维数,并考虑了在二进制表示中它与经典的Borel正规数定理例外集的交集的分形结构.我们也考虑了数的连分数展式中具有某些具体的增长速度的最大部分商和部分和的分布问题,并考察了在一般的类Gauss系统中的一些相关情况.全文共分为六章,其中前两章将给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