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Gorddon Gallup首次观察到类人猿存在镜像自我认知(MirrorSelf-recognition,MSR)的现象,并首次对动物进行镜像自我认知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es)作为实验动物,借鉴Gallup经典的红点测试方法探索虎皮鹦鹉的MSR能力。此研究不仅仅基于对鸟类智力水平和行为感兴趣,而且研究虎皮鹦鹉的自我认知,对理解认知的进化和其内在的神经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2个阶段:1)镜子测试;2)红点测试。实验安排在每日上午9:00到11:00之间进行。
1)镜子测试阶段,分为2个不同条件的测试:i)对照测试;ii)镜子测试。每组测试持续15min,一共进行8天。实验时将镜子或对照板放入实验箱内,单独把鹦鹉从实验箱顶部的开口处放入实验箱内,采用摄像头记录鹦鹉在镜子和对照板前的各种行为。
2)红点测试阶段,采用两种方法标记:1)涂颜色标记;2)贴标签标记。每个标记条件下又分为3组测试:1)隐蔽标记/镜子;2)颜色标记/对照;3)颜色标记/镜子。每次测试持续10min。标记的部位为鹦鹉面部下方的羽毛。通过标记测试的标准为:1)被试用镜子作为指引清理标记;2)在颜色标记/镜子中清理标记的次数多于在其他条件下清理标记的次数。
结果表明:1)镜子测试阶段。所有被试均对镜子具有明显的兴趣。经t检验分析,被试鹦鹉在镜子前活动的平均时间为634.5±213.31s,显著大于对照前停留的时间23.39±44.90s(t(19)=22.42,P<0.01)。鹦鹉在镜子前的行为活动分为:镜像互动、移动、静止、看镜子背后、修饰行为等8个行为类型。其中,鹦鹉在镜子前表现出与镜像进行交流的社会行为反应。随着测试的进行,这种社会行为逐渐减少。鹦鹉还表现出其他一些行为,如左右和前后移动的行为、看镜子背后的行为等,这些行为都随测试的持续而减少。鹦鹉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引导行为(self-directed behavior)特征,但是其修饰行为仍然和自我引导行为较为类似。而在对照板前的行为活动少于镜子前,行为包括观察对照板、移动、静止等。
2)红点测试阶段。涂色的方法对鹦鹉的羽毛造成的影响比标签的方法小。在颜色标记/镜子的条件下,鹦鹉没有任何清理标记行为发生的测试次数有21次,约占镜子条件下测试总次数的2/3。剩余得1/3有清理标记行为发生的测试中,共清理标记部位34次;在颜色标记/镜子的条件下,排除存在修饰行为和不观察镜子的情况后,其中4只鹦鹉清理标记共为8次,占该条件下总次数的42%,其清理标记的行为并非一个连续的行为状态,每个行为之间比较独立,是在自发状态下偶然发生的行为。
本实验的结论认为:虎皮鹦鹉对镜像的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但是不具有探视行为和自我引导行为的特征。虎皮鹦鹉不能通过红点测试,其清理标记的行为存在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