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阶段,经济和体制都处于转型期,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变革期,其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过程更为复杂和持久,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机制也更趋复杂。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及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结构不断演化,正在经历重构。大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逐步显现并呈日益上升趋势。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仍将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异的格局还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呈加剧趋势。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会会带来居住隔离、空间剥夺、社区重构、城市公共空间“漠视”和“失落”等负效应,这些由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引起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避免社会隔阂和分裂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住房转型期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进行科学描述,对于构建和谐的城市居住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测度——分异影响因素一般分析和定量研究——实证研究”为分析框架,围绕着我国1998年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实施以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为主线来展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城市经济学、地理学等视角切入,运用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及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截面数据、面板数据及问卷调查,全面系统地研究南京市在1998-2010年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认为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后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不仅存在而且有扩大趋势,并从理论上对其形成原因及作用机理进行剖析,通过定量研究找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提出较为现实的调控策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干预,缓解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共计9章,即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文献回顾、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第1-3章)、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和数量辨析部分(第4-7章)、第三部分实证研究部分(第8章)、第四为全文总结和对策建议部分(第9章)。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起点:分析框架的确定。该部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点构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住房转型期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此的研究主要基于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研究的视角、基于城市居住隔离和居住分化研究视角等;相对于国外对城市居住空间的普遍研究,国内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提供了众多实证案例,丰富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论文认为本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城市空间治理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居住区位选择理论等理论研究,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住房分配货币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数量辨析部分,论文认为,城市的居住空间格局现状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的积累,是历史发展惯性的时空延续。从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与重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居住空间分异有着一般规律和普遍逻辑,但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设置的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在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以往的历史阶段早已存在,每个历史阶段分异程度和特征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单位制情境下,单位分割形塑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差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相对均质和单一;在后单位制时期,住房市场化带来了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新变化。比较而言,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以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渐明显,且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更趋复杂。论文在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历史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演变趋势和其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采用芝加哥学派的因子分析方法,从背景环境因素、制度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个人行为因素等角度归纳总结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形成机制,并为后文的定量分析做好铺垫。论文的第6和第7章侧重从数量辨析方面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和分异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和评价:本文主要引入分异指数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进行科学测度,为了弥补实证主义研究将人“物化”的缺陷,本文还采用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体现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程度。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寻找目前居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及各影响因素对居住空间布局的影响规律。本文挑选适合转型期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评价的公认度较高的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5个,建立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这一指标体系,数量化地反映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人口、经济、社会及政策制度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在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在对实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论文选取我国副省级城市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我国住房转型期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个案研究,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结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主城及新城、城市副中心等层面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论文的研究范围为1998-2010年间南京市都市发展区居住空间结构,主要包括了主城居住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居住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统计的实证数据落实到地域空间,结合Coreldraw等绘图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使得论文对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分析更为深入和直观,以便于对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进行问卷主观评价研究,调查其在居住区位选择、对居住空间分异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及意愿,就南京市目前的居住区位、居住环境、居住格局、居住质量、邻里关系等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翔实的透视与分析。运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数量化地反映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人口、经济、社会以及制度层面的影响因素,并找出转型期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以此为基础描绘出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轨迹。在对南京市住房转型期居住空间分异度的计算基础上,结合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分异度及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住房价格是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模式与分异特征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本文对城市住房价格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本文实证部分采用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的南京市住房相关的时序数据,建立状态空间的可变参数模型,利用协整分析方法考察城市住房价格变化的动态特征,以期对中国的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有借鉴意义。  针对居住空间分异产生的负效应,论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大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制定合理公平的社会政策,重视对住房市场的综合调控;重视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减少贫困人口,使得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都享有基本公平的城市居住空间和城市社会公共资源;推进“以人为本”的混合型住区建设等缓解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的创新是基于多学科交叉思想,较为系统地构建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中,丰富了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也丰富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一个具有较强样本代表性的城市为实例,比较系统地归纳总结了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实施时间尺度内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我国当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实证研究案例。
其他文献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检察机关作为司法体系中的一环,可以基于司法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本文以Y市基层检察院的公共服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全球关注,并提出通过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球能耗消耗量较大的建筑业
学位
面对当下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日趋严峻的老龄化形势、难以为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早过耳顺之年的退休制度已经凸显诸多弊端。而诸如男女退休年龄差别较大、退休年龄一刀切、
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委会1月30日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中宣部长王忍之向参加会议的在京的24位评委委员会颁发了评委证书。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在1985年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基层医疗在城市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保障人民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得以满足的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具有方便性、可及性、公平性等特点。不同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提供深度治疗的主要功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质特点在于其应具备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等的功能特性。本文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特性出发,寻找出对应功能所需资源,从机构、人员、设施、政策、资金、信息资源等方面,对现阶段西安市社区卫生服
教师专业化业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领域的主旋律,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发展及研究的深入,班主任专业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愈来愈引起关注,在班主任专业发展背景下的班主
经济日报从元月16日起,献给读者一组分析沿海地区改革形势的专题报道,在报道思路和写作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先后被海内外一些报刊转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国的改革已
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师生交往、同伴交往、阅读与写作、课外活动等各项学校活动中的个人参与倾向和行为以及心理努力。大学生的自身参与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与发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突出的成果之一,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成为全国各地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制度之一。在此背景下,分析Z市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