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种类的双翅目昆虫不但取食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传播细菌、寄生虫、病毒等病原体,所以双翅目害虫的防止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众多防治方法中,化学防治是当今世界昆虫灾害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防御害虫疾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灭蝇胺作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苍蝇、斑潜蝇等害虫,现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灭蝇胺的杀虫效果和作用机制一直有相关研究,曾有人认为灭蝇胺作用于几丁质合成过程或者是昆虫表皮蛋白,但是经过实验证实却发现灭蝇胺和这些酶或者蛋白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到目前为止,灭蝇胺准确的作用机制,仍然无人清楚。
为了弄清楚灭蝇胺影响昆虫生长和发育的具体过程以及探索灭蝇胺杀灭蚊蝇等昆虫的作用机制,本课题以模式动物果蝇为实验材料展开研究。
我们将灭蝇胺掺入玉米培养基中连续处理子代果蝇直至子代的成虫出现,然后统计果蝇的各项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灭蝇胺可以减少果蝇F1代成虫的数量,减少F1代蛹的数量,抑制F1代蛹的羽化,降低F1代果蝇体重,抑制F1代果蝇幼虫的运动能力。与灭蝇胺降低F1代果蝇的体重相对应的生理性状是灭蝇胺可以使F1代果蝇的幼虫和蛹变得更加瘦小。并且,灭蝇胺对于F1代雌雄果蝇的抑制能力是不同的,它对雄果蝇的抑制能力要强一些。
为了进一步研究灭蝇胺可能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RT-PCR、Real—time PCR以及细胞瞬时转染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灭蝇胺可以下调蜕皮激素受体EcR及其下游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notch及其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总之,本研究弄清了灭蝇胺影响果蝇的生长发育的具体过程,揭示了灭蝇胺杀灭蚊蝇等昆虫的可能机制,从而为阐明灭蝇胺的作用机制与候选杀虫药剂的筛选研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