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下一代无线技术的引进以及无线设备的推广,对高效移动IP协议体系的需求显得越来越明显。以前,曾有人提出过几种支持移动IP的协议体系,如当前的移动IP标准就是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而成的。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这些协议体系几乎都存在着不同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在无线终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用户密集度不断增长,无线蜂窝的覆盖范围日益缩小,人们将移动性的问题分解成宏观移动(即域间移动)与微观移动(即域内移动),并对微观移动协议展开了研究。
在研究现有各种微观移动协议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快速切换以及在小蜂窝(micro-cell和picro-cell)架构中切换的不足,本文结合域内组播与下一代IP(IPv6)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个新颖、高效的域内组播结构体系一一基于IPv6域内组播的微观移动协议,它可以在提供高效、无缝切换的同时,与其他技术共存并且互操作。
论文介绍并比较了两种不同的组播地址分配方案。首先介绍的是“基于代理"的方案,接着详细介绍了另一种“算法映射”的方案。通过比较及分析可以看出,与代理的方法相比,算法映射的方法具有相对优势。它避免了对代理的第三方依赖,不再会因为代理单点失效而产生服务中断,而且封装数据包的路由器不必保存显式的映射记录,这不仅可以解决映射的可扩展性问题,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更为健壮的机制。
本文提出的是一个域内组播的微观移动体系,即仅在一个域内执行组播协议,而非在整个网络中。由于仅局限于域内,同时论文在切换过程中采用“CAR系列”方案,并且将MIPv6中的绑定更新过程与建立CN到MN组播分布树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避免了组播技术在主机移动的无线环境下的各种缺点,而且可以使切换具有低延迟、低分组丢失和移动主机通信中断达到最小的特点。
论文最后使用网络仿真系统NS对本文提出的协议体系进行仿真,并与其他几个微观移动的主流协议,如CIP和HAWAII,从几个角度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协议体系虽然较为简单,可是却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方案,在微观移动的切换性能及可扩展性方面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