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滑坡委员会的不完全估计,在过去的1000年内,在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约有14%是由滑坡造成的。我国是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和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时间和规模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规律的监测和预警成为了当前科学界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区域尺度上对已经发生的滑坡的运动强度评价和活动性分级,将为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和防治提供科学支撑。甘肃省陇南市介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单元之间,地层结构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密集区之一。选择陇南市武都区范围内高山峡谷区的典型流域(267.66km2)为研究区,滑坡灾害影响严重,已有面状滑坡编目数据库共记录了 450个滑坡,滑坡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7%,以已经发生的很慢到极慢速滑坡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应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技术,监测滑坡的运动速率,并进行强度评价和活动性分级。研究分析的影像数据为2003-2006以及2008-2010两个时间段32景ENVISATASAR、5万DEM数据、滑坡编目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得到滑坡年平均速率的基础上,对很慢速至极慢速滑坡的强度和活动性进行分级。分别将2003-2006年间208个滑坡和2008-2010年间108个滑坡进行了强度分级,发现研究区稳定滑坡和极慢滑坡的比例分别降低了 7.5和38.3个百分点;很慢滑坡的比例增加了 46.8个百分点,滑坡灾害活动有所增强;将全区450个滑坡的活动性进行了分级,发现除没有数据的滑坡外,现阶段96%的滑坡属于或可能属于不稳定滑坡,且不同类型滑坡灾害都较为严重,具有有效的备选监测滑坡中属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区域也有55%处在不稳地区域。该项研究对于指导当地灾害管理、防灾减灾、土地利用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