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是指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借助生物教材,通过生物学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欣赏生物以及生物科学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在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在生物学科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一直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难点,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作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本研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相平行的的位置上,把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理论层次上归纳出与审美教育相关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探索适合于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从而寻找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式。论文由七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包括相关的概念界定、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两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阐述国内外审美教育的理论及研究现状;第三部分阐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理论依据;第四部分论述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其包括三个层次——知识层次目标、能力层次目标和情感层次目标;第五部分阐述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内容的分类及其定位;第六部分探讨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的方法及各种教学方法的初步实施;最后部分是本研究的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以及有待研究的方面。另外,本论文在研究上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同时辅以访谈法和教育观察法。经过一系列的分析讨论,笔者认为,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是在中学生物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不断总结归纳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的相关内容,探索发现适合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实现生物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从理论层次提出了初步的实施建议,希望能给中学生物学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借鉴,进而能够引起广大生物学教学工作者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早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从而将中学生物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