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流传至今已逾两百年,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几乎与其问世时间同步,但《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得到正确的评价则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英译历程。前人有关《红楼梦》英译史的研究多在个别译者翻译方法分析上或在追寻和梳理各类英译版本,尚未对《红楼梦》英译史的所有翻译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同时,也鲜有学者将《红楼梦》英译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相结合,从历史和文化的宏观层面寻找文化作品的翻译规律。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涉及对翻译策略、译文和译者等诸多因素的具体的且可衡量的评价系统,为翻译评价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本文即通过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红楼梦》英译史不同时期译者的翻译策略,总结这些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动态对等理论中展现的规律,探寻时代变化对翻译背景、翻译策略、以及对译本本身的评价等影响;并以霍克斯和杨宪益两个译本中古器物的翻译策略为例,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两个译本达到的对等差别,比较在同一时期下两位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差异。 通过《红楼梦》英译史中的翻译策略演变现象,本文继而总结随时代变化,译者与时代、译本与读者以及文化作品传播的历史规律,旨在为当今译者的历史位置进行定位,就如何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发挥时代优势,从历史的角度为今人的翻译策略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