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用夹脊穴刺络放血配合填髓丸治疗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60例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0例。纳入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并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第1周每次0.25g,第二周起为0.5g,第三周起0.75g直至疗程结束,1天3次;塞来昔布胶囊,1次1粒,一日2次。治疗组采用夹脊穴刺络放血(1周治疗1次),配合口服填髓丸,1次5g,一日2次,共治疗2月,完成治疗后,再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并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两者结果对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结果是否有意义。
结果
1、疾病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83.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主要体征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体征;组间比较,在枕墙距方面,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VAS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夹脊穴刺络放血配合填髓丸治疗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腰骶疼痛等中医症状,改善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VAS评分等主要体征,并降低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观察用夹脊穴刺络放血配合填髓丸治疗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60例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0例。纳入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并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第1周每次0.25g,第二周起为0.5g,第三周起0.75g直至疗程结束,1天3次;塞来昔布胶囊,1次1粒,一日2次。治疗组采用夹脊穴刺络放血(1周治疗1次),配合口服填髓丸,1次5g,一日2次,共治疗2月,完成治疗后,再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并检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两者结果对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结果是否有意义。
结果
1、疾病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83.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主要体征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体征;组间比较,在枕墙距方面,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VAS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夹脊穴刺络放血配合填髓丸治疗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腰骶疼痛等中医症状,改善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VAS评分等主要体征,并降低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