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大鼠的“髋穴”进行蒙医温针治疗,观察蒙医温针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大鼠行为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阐述蒙医温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症的作用机制及原理。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90只,体重(200±40)g,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蒙医温针组、蒙医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5只。采用Bennett xie方法制作CCI动物模型,其中空白组不造模,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进行结扎,造模成功后第15d开始治疗: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不进行治疗;蒙医温针组:选用“髋穴”温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15d。蒙医针刺组:选用“髋穴”针刺治疗,每日针刺1次,每天治疗1次,治疗15d。西药组给予布洛芬(0.1g/Kg),连续给药15d。其中,分别于术后4d、12d、20d、28d观察大鼠体重和一般行为表现,并测定机械刺激國值(M 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WL)、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来进行行为学评价;末次治疗后6h内,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溶液每只大鼠350mg/K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1.一般行为:造模成功后初期,大鼠出现轻度的自发性抬足或多次反复舔咬患侧(造模处),或甩足,或右肢间隙性跛行等现象。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疼痛最高点),大鼠出现自残,或右侧足趾或手术部位,自卫或易激惹具有攻击性等神经痛行为,局部皮肤以及肌肉张力的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蒙医温针组、蒙医针刺组、西药组大鼠出现自噬,或右侧足趾或手术部位,自卫或易激惹具有攻击性等神经痛行为和局部皮肤以及肌肉张力的改变等现象明显少。2.机械刺激國值(MWT)、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WL)、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等行为检测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蒙医温针组、蒙医针刺组、西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蒙医温针组相比,蒙医针刺组、西药组无差异(P>0.05)。3.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蒙医温针组、蒙医针刺组、西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著降低;白介素-10(IL-10)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蒙医温针组、蒙医针刺组、西药组均有显著性差(P<0.01),显著增高。结论1.本研究证实了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大鼠的“髋穴”进行蒙医温针治疗,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提高痛阈、从而达到镇痛作用。2.本研究证实了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大鼠的“髋穴”进行蒙医温针治疗,通过抑制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的含量而达到抗炎镇痛作用。3.蒙医温针疗法通过针刺刺激、温热刺激和穴位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来发挥作用。4.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大鼠的“髋穴”进行蒙医温针治疗,通过调节三根,改善赫依血运行,通白脉,提高各个脏器的功能及机体免疫力而达到治病目的。蒙医温针疗法具有简便、安全、副作用少、多途径、综合性治疗等特点和优势,可进一步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