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转型经济学中,制度创新有多种分类方式,尤以从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的分类方式影响较大。鉴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现实状况,本文在简述众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创新主体和创新方式(自上而下)的角度出发,鉴定了一种特定的制度创新——“供给型”制度创新,并给出其三个选择性约束:在没有共识的条件下推行,即具有强制性和分离性;由少数人设计,亦即统治精英主导,必然会遭遇到“知识短缺”困境和刚性模式困境;具有被动性,从而引致不可持续性,一旦创新成本大于预期收益,制度创新即告中止。
选取制度创新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进行制度创新成本结构分析以及对不断变化的制度创新成本进行整体性研究,这些制度经济学的方法都与“供给型”制度创新的成本结构和特征脱节。所以,探明目前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制度创新成本现状以解释我国改革中的“动力失缺”、“矛盾加剧”等现象出现的内在机理,理清我国制度创新所面临的风险和障碍,也许可以寻找到制度创新成本节约和合理分摊的途径。
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述我国“供给型”制度创新的特质,以导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对其成本结构给出一个基本的描述,在对制度创新成本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的同时阐述本文的主题。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供给型”制度创新成本的一般特征:“紧型”约束与沉没投入;制度创新关系配套和成本的不可预计性:成本分割和可转移性;成本的波动性。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供给型”制度创新的成本结构。将成本分为静态成本和动态成本两部分。静态成本可分为准备成本、实施成本和调整成本;而动态成本则包括摩擦成本、心理成本、社会成本和后续成本。
第四部分首先剥离出影响动态成本的主要因素:社会文化基础、非正式约束、领导层的偏好与观念、信息的获取程度。紧接着分析动态成本随这些因素变化而发生的变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