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作为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利益群体,他们的自身利益的实现,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逐年增加,供求矛盾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及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制度、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央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反而越发突出。目前“三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制约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负担沉重,是长期以来影响农民收入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农业自身存在的生产规模小、效益低、资源紧缺等问题,阻碍了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区域结构雷同,难以发挥比较优势;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三多三少”:即大路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一般性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影响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分散、规模小、成本高,在当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新形势下,必然造成大量农产品因无市场实现不了价值,即出现“增产却不能增收”的现象;还有近年来农村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受二元经济体制影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使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减少,影响了农民非农收入的获得;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后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农民难上加难,当前农村地区出现看病难、上学难等等问题,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障碍。 面对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党和政府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上台以来更是加强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自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足见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从各方面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尤其是从财政和税收政策方面,积极贯彻“多予、少取”的政策,积极推行费税改革,近几年又逐步地推行了减免农业税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放宽农民进城的限制,维护农民工的利益,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 连续高强度惠农政策的出台在农民收入增长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单纯政策性增收的空间有限,并且惠农政策的有效性也面临着地区差异、监督不足、政策不配套等限制。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挖掘农村内部潜力是我国农民增收的关键。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改善和产业结构完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另外还要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尽量内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在制度方面要加快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改革,实现制度上的创新,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贯彻中央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民的增收,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