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最具发展动力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贸易的发展备受世人关注。1979年中美建交后,两国积极发展经济贸易合作。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两国经贸关系纳入了多边贸易体制框架,经贸合作更趋广泛和深入。人民币汇率变化在中美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美国贸易赤字的不断扩大,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出现。美国政府和企业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是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的结果。2008年经济危机后,人民币汇率问题变得更加敏感。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汇率改革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根据传统贸易理论,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会导致贸易顺差的减少,但是,我国贸易顺差却在连年扩大,与传统理论不符。2010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813亿美元。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对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在各历史时期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回顾中美贸易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后,分析我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数据差异、美国经济自身结构问题、外商投资以及中国国内原因是引起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利用1993年至2009年之间中国对美国各年份的进出口额以及各年份的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运用弹性分析法计算出不同年份的马歇尔-勒纳值,以此检验中美贸易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分析结果表明,中美贸易之间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年份非常少,在大部分年份里,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不满足的。人民币升值不会造成美国逆差的减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美贸易产生的影响有限。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政策性建议。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美国政府应当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两国应适当调整贸易统计方法,尽可能的使统计口径上一致。我国方面,应积极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的依存度。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投资。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美贸易结构,但是不能完全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美国经济的现状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储蓄率偏低,高赤字,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也在延续,因此,在短时间内仅仅依靠汇率调节无法改变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现状。但是在长期看来,随着中美两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两国贸易会逐渐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