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是当代享誉国际的加拿大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身份认同是短篇小说集《跳舞女郎》(1977)、《蓝胡子的蛋》(1983)和《荒野指南》(1993)探讨的重要方面,作品中人物身份认同带有典型的阈界特征深刻地展现了人物的生存困境和其生存之艰,而人总是处于多重身份与单一身份复杂性所带来的的斗争中。
依据阈界过渡性、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无限可能性的基本特征,可以从民族身份、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三方面对阿特伍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身份认同进行解读。在民族身份认同上,《跳舞女郎》和《两极》中认同主体民族身份认同分别表征为“流浪儿”身份的流变和“混血儿”的多重身份,这揭示了加拿大民族既处于文化无根、身份缺失,又处于多元文化共存的阈界状态,认同主体对民族身份认同的诉求引向了形塑一个加拿大想象。在社会身份认同上,《火星来的人》和《食罪人》中认同主体游移于流动的、破碎的身份之间,《训练》和《黑暗中的伊西斯》中认同主体自我的分裂使其转向关注内部的他者性。主体多重身份共存和内在自我分裂的阈界状态揭示了社会身份是社会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家庭身份认同上,《蓝胡子的蛋》中“家”既是港湾又是枷锁的双重性引发了主体家庭身份认同焦虑和情感危机,主体由此不断陷入现实与想象相交错、徘徊于逃离与回归之间的阈界中。而在《格查尔》中,深陷情感阈界的认同主体为缝合破裂的家庭关系和寻找情感的归宿,踏上了一场“寻家”的漫游之旅并在此过程经历了象征意义上的过渡仪式,最终获得了一丝希望之光。
阿特伍德突显身份的阈界性特征使得小说中的角色充满了张力,同时阈界的动态可能性为身份构建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进一步形成叙事的动力与张力,并赋予主题深刻性。阿特伍德对身份进行阈界式的书写是其对现当代人类在复杂的民族身份、社会身份、家庭身份之下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生存本质的探索,呼应了其“幸存”母题。
依据阈界过渡性、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无限可能性的基本特征,可以从民族身份、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三方面对阿特伍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身份认同进行解读。在民族身份认同上,《跳舞女郎》和《两极》中认同主体民族身份认同分别表征为“流浪儿”身份的流变和“混血儿”的多重身份,这揭示了加拿大民族既处于文化无根、身份缺失,又处于多元文化共存的阈界状态,认同主体对民族身份认同的诉求引向了形塑一个加拿大想象。在社会身份认同上,《火星来的人》和《食罪人》中认同主体游移于流动的、破碎的身份之间,《训练》和《黑暗中的伊西斯》中认同主体自我的分裂使其转向关注内部的他者性。主体多重身份共存和内在自我分裂的阈界状态揭示了社会身份是社会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家庭身份认同上,《蓝胡子的蛋》中“家”既是港湾又是枷锁的双重性引发了主体家庭身份认同焦虑和情感危机,主体由此不断陷入现实与想象相交错、徘徊于逃离与回归之间的阈界中。而在《格查尔》中,深陷情感阈界的认同主体为缝合破裂的家庭关系和寻找情感的归宿,踏上了一场“寻家”的漫游之旅并在此过程经历了象征意义上的过渡仪式,最终获得了一丝希望之光。
阿特伍德突显身份的阈界性特征使得小说中的角色充满了张力,同时阈界的动态可能性为身份构建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进一步形成叙事的动力与张力,并赋予主题深刻性。阿特伍德对身份进行阈界式的书写是其对现当代人类在复杂的民族身份、社会身份、家庭身份之下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生存本质的探索,呼应了其“幸存”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