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类为了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自然离不开各种的修辞手段,人类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美化和装饰语言,使语言的表达更为形象、具体、生动,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受。在各种的修辞手段,中,比喻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一个恰当的比喻,能起到举一反三、促人思索,耐人寻味,启迪心智的作用。比喻与本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它以语言为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但人类具有客观共同的物质存在基础,因此,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客观共同的认知基础。因此不同的民族语言,比喻的艺术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本论文的探讨的基础。根据聂焱先生的分析,比喻的基础有四个方面,即客观基础、心理基础、文化基础和语言基础,①这也就决定了不同民族语言比喻的差异性。比喻的组成是多方面的,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比喻的“联想”与“语义”部分,即“本体”和“喻体”,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比喻历来是各修辞学家及翻译者热衷探讨的对象。但纵观对比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汉语和英语比喻修辞格研究上。对维汉比喻修辞格的研究却不多。在维汉比喻辞格的互译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是何种翻译方法和原则,译者的立足点是什么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本文主要以维译本《红楼梦》为主要参照对象,对汉维两种语言在使用比喻修辞格的异同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两种语言比喻相似的基础上,运用奈达的对等原则探讨汉维比喻的互译原则。对比的目的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如果以两种文化相互交流和人们之间的交际为目的,以目标语读者能得到与源语读者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受和体会为前提,那么汉维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分析和总结出汉维比喻翻译的一些常规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为汉维比喻翻译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