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胞外蛋白酶是昆虫病原真菌入侵寄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在降解昆虫体壁,感染并致死寄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胞外蛋白酶具有高度的基质特异性,且极易受底物的诱导调控。本研究将通过对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原始菌株以及转寄主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胞外蛋白酶活和电泳酶谱的变化分析,结合采用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相关胞外蛋白酶类型的鉴定,证实了根虫瘟霉菌株拥有丰富的胞外蛋白酶类型,并能根据外界不同底物对蛋白酶系采取选择性表达。表明菌株在转寄主过程中特异性胞外蛋白酶的消失或诱导表达有可能是针对不同寄主的毒力相关因子。 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表达的胞外蛋白酶活的差异 通过对根虫瘟霉原始菌株R0、转寄主菌株R1和R5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诱导胞外蛋白酶活差异的比较,发现在含昆虫表皮和明胶的培养基中,均能诱导表达高水平的胞外蛋白酶,说明胞外蛋白酶易受外源蛋白的诱导产生;而在营养极度缺乏的MS培养基中,胞外蛋白酶的表达水平均很低。有趣的是,在营养丰富的萨氏培养基中,培养5-15天时根虫瘟霉表达的胞外蛋白酶活水平也很低,而培养30天有所上升,特别是转寄主菌株R5表现更为明显,至30天酶活达到最高峰。该现象表明当环境中易用物过于富余时,菌株不会浪费能量去合成暂不需要的酶类。因此,胞外蛋白酶的诱导产生还跟外界营养物的缺乏有关。 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诱导表达的胞外蛋白酶条带分析 37KD的蛋白酶条带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被诱导表达,是各菌株中的保守序列所编码的胞外蛋白酶。46KD的蛋白酶条带仅能在含明胶的培养基中被诱导表达,而葡萄糖可抑制其表达。在萨氏培养基中,67KD的蛋白酶条带在转寄主过程中消失了,而46KD和117KD的蛋白酶条带随着转寄主传代数增加而明显,表明菌株在转染过程中选择表达了对新寄主具有较高基质特异性的胞外蛋白酶。从转寄主前后胞外蛋白酶诱导表达的差异比较,可以推测67KD的胞外蛋白酶可能是针对原始寄主大菜粉蝶的毒力相关因子,而46KD和117KD的蛋白酶条带则有可能是针对新寄主小菜蛾的毒力相关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