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碳储量、森林碳汇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学界极大关注,评价森林碳汇的功能,已成为探讨碳管理战略要求。本文以广西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数据资源作为基础,采用了生物量换算因子法对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分析了2010年各林龄结构碳储量和碳密度以及人工林和天然林碳储量之间的差异,评价了森林植被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总蓄积50936.80万立方米,总生物量为31215.36万t,总碳储量为15607.68万t。不同森林类型乔木林之间碳汇能力差异显著,蓄积量、碳储量与森林面积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蓄积量和碳储量大小排序为:阔叶混交林>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关系,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大,占总量的39.08%。乔木林中以杉木、马尾松和桉树三个建群种的碳储量表现最优。各龄组面积大小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总量的84.75%,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比重为7.99%。碳储量大小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林分中、幼龄林面积和碳储量比重较高,森林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现阶段森林碳储量较低;随着森林的发育,森林的碳汇潜力将不断加强。受桉树等速生丰产林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2010年天然林分较5年前减少了38.42万公顷,年均净减率为1.55%。天然林各龄组面积大小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的减少及市场对木材需求增加导致了天然林蓄积量的降低,从而降低了天然林分的碳储量。同时,为了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发展壮大林业经济产业,广西近年来加大速生丰产林建设力度,桉树等短轮伐期用材林的造林面积大幅不断增加,人工林面积、蓄积和碳储量均迅速增长,蓄积量和碳储量增长量均大于2005年的增长量。乔木林碳密度由5年前的16.91提高到2010年的17.26t/hm2,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41t/hm2)。各优势种中,栎木碳密度最高,杉木、桉树、马尾松碳密度次之;随着桉树等速生丰产树种经营水平的提高,碳密度提升最快。(2)灌木林地面积243.12万公顷,碳储量2402.03万t,较2005降低了33.20万t,年均降低6.64万t,减少了1.36%,年均降低率为0.27%。灌木林以天然林为主,碳储量主要集中在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分中。灌木的主要林种是防护林,其碳储量占总量的94.67%。(3)2010年,竹林面积34.09万公顷碳储量为829.69万t。其中,人工竹林和天然竹林分别占80.29%、19.71%,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分别占37.42%、30.37%、占32.21%;较2005年,碳储量增加了47.95万t,年均增加9.59万t,年均增长率8.71%;竹林碳储量增加原因竹林面积和中近过熟林碳储量增加。(4)全区经济林面积178.19万公顷,碳储量为2111.55万t,灌木经济林面积比乔木经济林多6.25万公顷。经济林林木使用权主要归个人所有,占95.42%;初产期碳储量最多,好和中等级碳储量占92.72%。说明全区经济林经营状况良好,不仅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发挥重要的碳汇作用。与2005年相比,经济林地面积减少了18.77万公顷,碳储量由5年前的2333.98万t降低为2111.55万t,减少了222.42万t,年均降低44.44万t,年均降低率2.00%。(5)全区林地面积1527.17万公顷,森林碳储量为20950.95万t,比2005年提高了5.51%。各类型森林碳储量大小排序为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竹林,乔木碳储量占总量的74.50%。与2005年相比较,各类型森林碳储量均发生变化,表现在乔木林和竹林碳储量分别提高了14.43%、8.66%,灌木林和经济林碳储量分别下降了1.36%、9.53%。尽管全区碳储量有所提高,但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各类型森林碳储量低于广东、江西等相邻省份,森林碳汇还有巨大潜力。(6)全区森林碳储量价值为251.14亿元,与2005年相比较,固碳经济价值增加了13.07亿元,增长率为5.51%。中幼林固碳经济价值比重较大,未来通过造林、再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活动管理,固碳经济价值提升空间较大。随着碳汇交易市场的不断建立、完善,全区森林将为我国在二氧化碳排放谈判和经济利益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