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小组合作学习,20多年来有众多的研究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对高中化学课堂现状的深入描述却很少,同时教学实践中由于内容选取不恰当和教师指导不当等原因造成合作学习浮于形式。本研究要探查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找出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行为模式,最终给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本研究从合作学习的历史发展、小组的组织形式、课堂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3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接着笔者依据社会互赖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论、认知精致理论和合作学习的构成要素理论,从中得到了有利于调查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的4点启发:教师设计的问题或任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合作、合作性小组组员间的优势是否互补、合作学习过程是否注重了组内讨论与组间交流、合作学习实施后效果的评价应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笔者选取了一所合作学习的示范性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课堂观察表、教师教学设计调查表、评价习题和调查问卷跟踪课堂、教师和学生,围绕小组的成员人数、成员的学习基本状况构成、教室内小组成员的座位分布、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或任务的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分工、时长分配、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后的效果9个视角展开了现状的调查。本研究从学校实施概况、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效果3方面总体上论述了现状,然后从分组策略、内容选择策略、引发与管理策略、时长分配策略4个方面分别说明了现状。通过调查可以得出: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尚未达到一种常态化的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一般行为模式为:目标呈现---独立思考---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在教室里,空间上由“秧田式”变成了便于组内讨论的团团坐;不管陈述性化学知识还是程序性化学知识都是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话题,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任务,并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是高效率地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合作过程中,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对于学生社会性成长很有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调查显示,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善了学生间的关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但仍有高比例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是学习化学的最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