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散文的一个黄金时期,然而尽管创作成绩斐然,对于90年代女性散文的研究却始终令人遗憾。究其原因,一是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两个自身都极为复杂的文学领域,多重身份造成理论界对女性散文从概念到文本都难以准确地界定。二是受历史、传统文化、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90年代女性散文创作既根植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身发展,又深受外部因素的制约,因而,对其研究既不可能只封闭于内部,也不可能完全沿用西方女性主义趋于片面和极端的否定性思维。目前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割裂,仍是女性散文研究的一个薄弱点。三是散文理论的缺失,一方面吸引研究者回到文本寻找理论的生长点,避免了以先在理论去套作品的虚浮,另一方面则使散文批评似乎是开辟研究新视点的最佳“人选”,任何人想凑数,都可以来一篇散文批评,这就导致了90年代女性散文研究热闹却平泛,整体上呈滞后态势。从90年代初“女性散文”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女性散文”经历了从提出、接受到倍受关注的流动过程,女性散文创作与女性散文批评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直到目前,理论界还尚未能对女性散文研究确立起自身明确的价值立场和明确的理论判断。鉴于此,笔者认为及时盘点理论资源,追问和反思学术研究现状是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文将90年代女性散文界定为: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具体时代背景下,由女性创作的,体现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表现女性的精神追求和自我社会价值实现,展示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性别文化意蕴和散文随笔审美特质的文学文本。在盘点已有的学术研究时,兼顾“散文”研究与“女性文学”研究双重视野,对理论界业已有的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界定、主题学研究、主体意识探寻、文体质体分析、“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观照分别进行了专门讨论,并尝试在此基础上作出对当代女性散文的某些理想建构。本文认为,在散文理论愈益强烈的动态审美要求和女性文学研究理论不断走向系统、丰富的背景下,女性散文也必然随之流动,并将得以丰富和完善。当下,尽管女性散文的研究还未进入十分成熟的阶段,但其流动、变化、发展的态势彰显着它的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