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关中小学教师教学法的研究大多针对静态领域,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法的动态生成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问题的思考,选择了三位中学教师作为个案,(其中一位属于个体教学法生成,两位属于校本教学法生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观察、访谈、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实物分析等方法,对“她们的教学法是怎样生成的?”进行“深描”,分析“哪些因素对她们生成教学法产生了影响?怎样的影响?”期望能够找出中小学教师生成教学法的“真相”。第一章从问题缘起出发,分析中小学教师教学法生成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本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围绕“中小学教师教学法生成意义”、“生成原则”、“生成方式”、“生成过程”、“生成影响因素”五个角度进行文献梳理,为接下来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法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横向与纵向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研究的重点,第三章是对个案的研究分析,先介绍研究对象所在的学校背景、进行研究对象概述,再对三位教师的教学法生成过程进行描述分析,最后进行跨个案的比较分析。第四章在对三位老师教学法生成描述的基础上,借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 Bourdieu)的场域(field)和习性(habitus)及其之间本体论上真正的契合来表达学校、教师及其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法生成的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场域、教师个人习性和专业发展能力、专家指导因素以及学生反馈因素。第五章是结论与讨论部分。在三位教师教学法生成过程的基础上,分析教师教学法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发展的过程,及影响教师教学法生成的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场域、教师个人习性与专业发展能力及学生反馈因素。本研究从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专家指导的长效机制、合理安排时间与工作量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法生成的若干建议。同时对本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作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