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者不再拘泥于“忠实”这一翻译原则,开始全面客观的审视翻译活动,描述翻译研究得到了巨大发展。规范是描述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翻译规范理论是描述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与运用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以及与翻译相关的活动,这新的一研究方向极大地拓展了翻译研究视野。以色列著名学者吉迪恩·图里是翻译规范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第一次系统地从翻译研究的角度研究翻译规范,把目的语文化对翻译行为及翻译产品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中心。在大量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他明确指出: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行为,并且把“翻译规范”分为“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三大类。他认为在翻译活动中的不同阶段,从作品的选择,到翻译前决定采取的宏观翻译策略,再到具体翻译过程中运用的翻译技巧,译者受到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芙蓉镇》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古华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曾荣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在1983年,此书作为中国文学杂志社的熊猫丛书系列之一,由戴乃迭翻译为英文,以A Small Town Called Hibiscus为名出版。英文版《芙蓉镇》问世以来,受到了西方读者的欢迎,一直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上集忠实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翻译作品。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戴乃迭翻译该作品的时代背景,较全面地分析了戴乃迭翻译《芙蓉镇》的过程——从译本选取到翻译策略的确定,旨在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对翻译规范进行较为深入,客观的论证。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除引言和结语外,在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规范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翻译家戴乃迭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部分,首先对描述翻译研究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具体地阐述了规范的定义、本质和主要理论家对规范的分类,以及将规范引入翻译研究的价值。第四章是对《芙蓉镇》原作和原作者,以及译作和译者的介绍:第五章是本文的主题部分,以翻译家戴乃迭译《芙蓉镇》为个案研究,分别从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译者作品选择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各种因索。通过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活动的不同阶段都受到了翻译规范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