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若《无名的裘德》中译本的阐释学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小说家。《无名的裘德》是哈代长篇小说之一,问世后毁誉参半,但最终渐受肯定。早在50年代,张谷若先生的中译本一经问世,就以其独特的翻译技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阐释学是一门对意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科学,由于翻译从本质上说也是对原文文本意义的解读,因此翻译与阐释有着必然联系。阐释学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译者的认识,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许多人认为阐释翻译观就是不顾原文,随心所欲的翻译,其实不然,这种想法过分夸大了译者的主体性,忽略了原文对主体性发挥的制约性。文章首先回顾阐释学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阐释学和翻译的关系,然后介绍了斯坦纳用以解释翻译过程的四步骤:译者的信任,侵入,吸收和弥补。论文在此基础上把四步骤分为两层,即“信任”和“侵入”这两个概念是从宏观上对翻译的总体态度,“吸收”和“补偿”可以看成是语言表达形式和策略,是上述总体态度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最后,论文运用乔治·斯坦纳四步骤理论对张谷若《无名的裘德》中译本进行研究,考察这四步骤是如何在张谷若《无名的裘德》中译本中体现的。本文不是抽象地研究,而是按照阐释学具体地分析译本。最后文章得出结论,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译者能够自由随意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译者应该在忠实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精神的基础上能动地阐释原文,译者主体性是“忠实”标准下的主体性,忠实是享有主体性的译者的相对忠实。
其他文献
儿童教育趁"好"不趁早,"焦躁"的家长需耐心等待孩子成熟,成熟是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成熟前给予孩子学习"准备"时间,"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教育与发展便事半功倍。做有参考
语言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关于语言的早期研究都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来研究。然而语言与社会息息相关,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内外学者才真正关注语言
“移情”本是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Titchnner提出的心理学命题,后在德国心理学和美学家Theodore Lipps等人的发展下,成为20世纪上半期很有影响的心理学理论。“移情”的核心意
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对于完善医疗服务过程、提高诊疗服务效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推动现代医学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传统医患沟通的教育模式和医学生习得医患沟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the demand of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who can contribute to Japa
在201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四个更加、五个坚持”。成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制定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方
阅读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来讨论阅读策略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从而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