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岷江上游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着成都平原和长江下游的生态安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GIS和RS技术,以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进行分类,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年度递增(减)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分析了岷江上游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特征;运用USLE模型,确定岷江上游USLE各因子值,分析了岷江上游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特征;再分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上游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着成都平原和长江下游的生态安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GIS和RS技术,以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进行分类,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年度递增(减)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分析了岷江上游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特征;运用USLE模型,确定岷江上游USLE各因子值,分析了岷江上游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特征;再分别从降水量、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层面分析岷江上游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较为明显。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水域变化幅度很小。(2)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整体上升。耕地在三个阶段都呈现上升趋势,速度较快;林地以较为平缓的速度在三个阶段持续转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在持续快速上升;未利用地在前两个阶段有上升趋势,在第三个阶段下降,但下降的速度相对较慢。(3)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集中。总的来说草地和林地面积是岷江上游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这15年间,岷江上游各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松潘县>黑水县>汶川县>茂县>理县。(4)土地利用的转移特征明显。总体表现为林地和草地之间的转移,耕地的变化复杂,建设用地的增加。(5)土壤侵蚀时间变化有持续性。2000-2015年整个研究时段内极强度侵蚀的面积最广,其次是强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且各等级面积随着等级的上升面积越来越大,有明显的增大趋势。(6)土壤侵蚀空间变化上各县区别较大。2000年每个县面积最大的都是极强烈侵蚀;2005年岷江上游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中极强烈侵蚀最大;2010年各县受侵蚀面积持续在减小,2015年岷江上游极强烈侵蚀面积最大的变为理县,松潘县面积占比变化最大。(7)土壤侵蚀动态变化。降水量区间特征:轻度侵蚀逐步增加,剧烈、极强度等高等级侵蚀强度逐渐减少,出现在降水量极大的时。高程带下特征:4000米以下地区主要为轻度侵蚀,4000m以上主要为极强度侵蚀。坡度区间的特征:25°-35°坡度区间侵蚀最为严重,该区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应当从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等高耕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土地利用分类下的特征:2000-2015年间以草地的强度侵蚀为主,并呈现不断减弱趋势,林地和耕地主要是轻度侵蚀,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侵蚀强度有增强趋势。植被覆盖度区间的特征: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侵蚀强度在降低,植被越丰富抗侵蚀能力越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崭露头角。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莘莘学子不能进入校园学习,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线上教学成为有益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地推进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使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对中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
《奇葩说》作为一档“纯网综艺”,节目将用户群体集中在90年代左右出生的“网生代”,此类用户的年龄与国内主要网民群体的年龄结构正相契合。互联网技术的更迭推进“地球村”的建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网生代”们受到后现代文化的洗礼,其不但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且成为了实践后现代主义的主力军。本文试图剖析《奇葩说》后现代风格的表征以及节目出现后现代风格的原因,并探索其后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新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完美体现,而我们在开展文化教学时应因地制宜的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以及跨文化适应能力。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四川地区藏族文化教学为研究内容,以问
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是明代的第五位帝王。朱瞻基自幼受到祖父明成祖朱棣以及朝中重臣的培养与辅导,成为明一代政治和文化上都较为出色的帝王。他的文化修养极高,在书法、诗歌上颇有造诣,尤擅绘事,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皆极精妙,他的艺术成就是丰硕的。本文主要对朱瞻基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以及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朱瞻基绘画艺术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简要
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全国普通中学围绕“不断地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而改革,注重培养我国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Steam、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等理念的倡导,项目式学习因具备情境中解决问题、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素养等特征被广泛纳入教学当中。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物理核心素养渗透到项目式学习中,再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教学
舞蹈反映生活,是通过典型化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以个别反映一般,以特殊反映普遍。艺术家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提炼,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孔雀》舞剧中的“孔雀”的手势、舞步、力与技术都是杨丽萍经过提炼、美化、技艺化、节奏化了的自然形象。一个或几个动作从不同方位和角度、用不同速度和幅度,赋予不同情感,进行合规律且合目的的运动,就会产生变化无穷的舞蹈语言。这种个别性、特殊性、独创性的动作姿态的
对学界来说,冷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冷战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出现,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研究历史教科书中冷战的“话语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了解当今国家关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随着历史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教育研究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中
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作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的最重要的赛事之一,目前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它的举办和开展对于全国各地及当地高校都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2020年,教育部及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建议,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在当今体教结合的体制下,CUBA联赛已经成为向专业队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
科学本质(Nature of Science,NOS)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al-scientific Issues,SSI)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研究表明,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对其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本
数学教学是数学文化的教学。学生通过数学文化教学活动而获得的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精神等等的集合体,叫数学文化素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对某示范高中三个校区2020级的“函数”单元测试卷进行分析,发现数学文化教育的落实存在许多问题,特别地教学中不涉及对学生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考查。本文以“函数”为例尝试对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进行评价研究。第四章,收集并研究学生的数学作文文本材料。发现学生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