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酒文化包括制酒、饮酒以及酒的功能及历史,等等。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酒在工艺、历史、质量上比世界其他国家的酒都要复杂多样,但是在世界上却没有享有很高的声誉。翻译是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酒文化翻译研究十分必要,但是酒文化的翻译研究仍然不多。因此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更多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酒文化。本文所研究的酒文化是指狭义上的酒文化。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化,而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体验和认知的产物,翻译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本文以认知翻译学为主要理论框架,该理论有六个重要的翻译原则,即翻译的体验性、创造性、互动性、语篇性、和谐性和翻译所体现的两个世界。在这六个原则当中体验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本文理论框架的主干部分。本文旨在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研究《牡丹亭》中酒文化的英语翻译问题。本论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愿望。已有大多数对《牡丹亭》的翻译研究集中于隐喻、唱词、文化和审美等,很少有人专门研究过其中的酒文化。然而,研究《牡丹亭》中的酒文化有利于提高翻译能力,传播中国酒文化,提高其国际地位并且促进相互交流。《牡丹亭》中的酒文化包括酒名,酒具,饮酒动作,醉酒状态等。本文从《牡丹亭》原文中选取了57个体现酒文化的例子,并从汪荣培、张光前和Cyril Birch三位译者的译本中选取了对应的英文表达作为研究的语料。定量研究是比较三位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定性研究是通过运用认知翻译学的原则揭示三位译者不同的认知差异和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两部分组成。首先,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体现了不同文化的认知特点。就体验性原则而言,汪榕培和张光前较好地表现了体验性原则,因为两位译者都是中国人,对源语言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互动性原则而言,Cyril Birch比其他译者较好地运用了互动性原则,所以他的翻译外国人易于理解。就创造性原则而言,张光前较好地运用了创造性原则,他的翻译多样化且生动。其次,三位译者均使用了直译和意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汪荣培和张光前使用直译较多,Cyril Birch使用意译较多。直译和意译在翻译过程中互为补充。三位译者还采用了其它的翻译策略,比如省译、替代和音译。希望通过对酒文化的翻译对比分析,增进对酒文化的认识,提高翻译技巧,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