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语言思想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探讨在理解的过程中,诠释学经验如何通过语言传达以及语言如何成为存在论诠释学的视域。我们知道,狄尔泰将诠释学从工具转化为认识论,海德格尔则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存在论并与现象学将结合,他借助诠释学考察了人类此在的生存论环节,如此在的有限性、理解与解释、话语与语言、实践的基础地位等多个主题。伽达默尔则从“理解”入手,在艺术经验中发现了对艺术真理进行理解的奥秘,从而导致诠释学的出场,在对它的重构中以海德格尔的理论为出发点,重新探讨了理解的历史原则,并建构了一种诠释学经验。诠释学经验的最重要特征是经验的有限性,它与此在的有限性、历史的有限性和视域的有限性恰恰是相一致的。这种有限性就决定着人类必须通过对话来让“事情本身”得以显现,从而解蔽真理,而对话其实正是效果历史意识和视域融合的实际发生。对话是言语的实际发生,而其中包含的语言性则成为诠释学经验的媒介,它规定着诠释学对象和过程。由于对话与存在者的关系,我们的世界经验开始形成,这种经验与有限性同样相互适应。当它最终形成为一种世界观,它其实也赋予了我们“自由”和“超越”,它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起作用。从另一角度说,中世纪的“话语”概念其实是从语言的“存在”角度来看待它,从而提出一种具有神性的“内在话语”,这样有限性与无限性就通过“内在话语”和“外在话语”连成一个整体,并具体表现为“语言中心”的调解作用。在这里,有限性所导致的矛盾终于在语言中得到解决。矛盾的解决也就带来了语言的普遍性,无论是“能被理解的存在”还是“不能被理解的存在”都体现在语言中,然而“理解”仍在呼唤着诠释学。由于神学的影响,语言与“光”有着即体即用、体用一致的关系;光的显现就让美的出现成为可能,美与善则在古希腊哲学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善”就引导着诠释学走向实践。事实上,诠释学的实践特征是其内在要求,因为诠释学发生在理解中,理解就是人类生存最常见、最普遍、最基础、最本能的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同样着眼于人的生存而提出,并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都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被实践所塑造。对此,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二者的一致性,并进一步理解诠释学的实践应用,同时看到诠释学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发生碰撞时,二者何以发生相互提升的内在原因。最后,我们还需要思考诠释学语言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诠释的意义和作用。当前正值建设“中国诠释学”的重要时期,诠释学语言思想作为存在论诠释学理论的重中之重,对我们正确思考语言与存在、语言性与理解以及语言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之间关系等主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篇章安排如下:导论主要引出问题的背景,并初步探讨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括和归纳,从而找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所在。第一章则主要讨论海德格尔在其一生的运思中,对诠释学探索所做出的贡献。根据对“诠释学”的探讨,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勾勒各个诠释学主题的主要观点;第二章则探讨伽达默尔如何继承海德格尔的思想,并以康德美学为切入点,使得“理解”成为主题,在经过对诠释学经验的重构之后,重新塑造“我-你”关系并以对话为基本模式,从诠释学经验中抽出“有限性”来作为全文的核心概念,讨论其主要内涵,并讨论语言性对诠释学的规定;第三章是审视人们如何在与自身有限性相适应的基础上获得世界经验,语言如何显现“事情本身”,还反驳了几种与此相对立的语言观或事物观念;第四章讨论语言中心如何调解有限性和无限性之间的冲突,这主要是通过内在话语、归属性、语言的辩证法等来实现;第五章讨论了诠释学语言的普遍性与诠释学的实践性,它的普遍性既是通过“理解”和“不被理解”的语言性来实现,也是通过光的形而上学、美的形而上学等来实现,而理解的实践性及美与善的密切关联使得诠释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哲学。这就为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打好基础,这也是最后一章讨论的主题。因此,最后一章从实践哲学流变的概念史入手,从宏观上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存在论诠释学的实践观之间的一致性,进而讨论了二者的碰撞,最后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需要,讨论了诠释学语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诠释所具有的意义,以及诠释学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补充作用。
其他文献
Criegee中间体(Criegee intermediate,CI)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羰基氧化物(R1R2COO),主要产生于大气中烯烃类分子的臭氧化分解过程中,自1949年以一种两性离子由Rudolf Criegee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倍受化学家们的关注。由于产生和制备困难,目前实验上仅有少量关于Criegee中间体结构和吸收光谱的报道,多数反应机理来源于理论计算的报道,而由于早期计算方法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发绿色、可持续的方法来合成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合物已经成为现代有机合成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氧化交叉偶联反应使用两个亲核试剂作为反应的原料,不但解决了传统交叉偶联反应底物需要预官能团活化的问题,同时也为化学键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然而,要实现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必须要添加额外牺牲的氧化剂,这就导致了很难将产物从大量不需要的副产物
学位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椎骨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是一种强破坏性、高致残性的神经损伤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或运动缺陷。目前SCI的临床治疗只能延缓损伤进程,减少继发性损伤,尽量挽救残留的神经元及神经组织,以保留轴突及神经功能。这些方法不能使离断的神经纤维重新形成连接,亟待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针对SCI后神经细胞缺失、抑制性微环境、神经营养
学位
外交是晚清面临的关键性重大问题,其制度演变、运作特点和外溢效应等使其成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先导性因素和关键变量。清代中前期处在世界格局转变的大历史背景下,自康熙年间正式开始的清政府对俄外交在中国传统外交制度和运行特点基础上,吸收了俄罗斯传递而来的部分西方外交因素,形成了具有“亚现代性”特点的外交制度,这表现在专门的外交事务管理机构、驻京使团、条约体制等方面。同时期清政府与西方其他国家并无这样
学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子器件的小型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巨介电材料(ε’>103)吸引了诸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要求巨介电材料在具有巨介电常数和低损耗(tan δ<0.1)的同时,其巨介电性能也要有弱的温度、频率或者直流偏压依赖性。近些年,新发现的In3+与Nb~5+共掺杂金红石TiO2巨介电材料,因其在很宽的频率范围(20 Hz到2 MHz)与温度范围(80 K到
学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不仅是表征植物活动的重要变量,而且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源/汇和调节生态过程的主要因子,主要受气候、土地利用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NPP变化对干旱和土地利用变化响应敏感。因此,掌握并理解黄土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土地利用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助于我们深
学位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2020年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湖泊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和湖泊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遗产,不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然而关于巴丹吉林沙漠乃至世界其他沙漠,至今没有关于美学价值的系统论述。本文是应用地貌学在沙漠美学领域的尝试,融合美学原理和风沙地貌学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照片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实地考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高和社保覆盖范围保障力度的稳步增加,我国居民财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家庭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基础单位,其财富储备、资产分布、投资参与和配置比例等微观问题都关乎经济的增长和宏观经济结构的平衡。因此近年来对于家庭财富水平、家庭资产分布、资产结构以及资产配置的讨论也成了家庭金融问题所研究的焦点。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
学位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再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实现,都与商事制度关系密切。例如,就构建新发展格局而言,深化商事制
学位
煤经合成气制天然气是洁净煤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强放热的CO甲烷化反应(CO+3H2→CH4+H2O,ΔH298K=-206.1 kJ mol-1)是其关键。尽管多段串联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工艺已进行了工业化应用,但该工艺对催化剂提出了互为矛盾的要求,即:具有高的低温催化活性和优良的高温抗烧结性能,使得高性能CO甲烷化催化剂的开发极具挑战。在综合分析CO甲烷化工艺及Ni基催化剂相关研究报道的基础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