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ch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公众对文化需求的提升,加上许多场馆如博物馆、科技馆重视场馆的教育功能,研究者逐渐对场馆中的科学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尤其是美国,在非正式环境中进行科学学习是一种常态,并且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及团队对其研究。在非正式环境中能够展示不同主题的文化内涵,跨越不同年龄层的参与者,呈现多元化的教育环境。然而目前国内的场馆研究文献中,以“场馆中的科学学习”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极少。本研究将搜集、梳理和分析美国有关非正式环境,以场馆为主的科学学习文献,对科学学习的非正式环境进行分类概括,总结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特征,描述非正式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法,试图阐述如下内容:1、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关注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学习的场所,这种非正式学习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的一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场馆作为非正式科学学习场所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它拥有巨大的教育潜力。2、在美国研究理事会2009年的一份报告中,针对非正式环境的科学学习成效,提出了六个方面特征:(1)产生兴趣、激动和学习的动机;(2)理解科学内容和知识;(3)参与科学推理;(4)反思科学的能力;(5)使用科学的语言和工具;(6)发展科学学习者身份认同的能力,这六个方面建立了科学学习的兴趣、知识、技能、实践的范围构架,也可以作为评估人类在不同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程度的工具。本文也将借鉴这六大特征,综合各方面相关文献,从非正式环境的多元化,科学学习的特征、策略以及评价方式四个层面探讨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内涵实质。3、通过分析一项馆校合作的研究,发现博物馆作为最主要的场馆之一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科学学习的资源极其丰富,同时指出博物馆中互动式的展品有利于科学学习的发生以及获得有效的科学知识,从而使博物馆教育突破传统上简单介绍与被动接受的方式,提高博物馆教育的质量及其影响力。4、通过回顾国外有关场馆如何引发并促进学习的设计研究,本研究试图为我国场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建议,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发展学习者的科学认知和科学素养服务。
其他文献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中的光辉典范,其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突出表现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上。笔者从三方面
残雪新世纪的小说创作呈现回归、延续与拓展的发展态势,它有对80年代作品风格的回归,也有对90年代创作思路的延续,更有受新世纪影响而进行的拓展,残雪的拓展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
目的:应用320排容积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灌注检查,探讨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于入院一周内行常规CT平扫和全
针对任楼煤矿中四采区7344工作面机巷布置在断层附近,受断层应力影响巷道变形较大,采用锚网梁支护不现实,采用工字钢对棚支护又危及安全、影响生产的具体情况,经现场调研分析,总结
移就是一种非常规的语言现象,它在语法结构上并没有改变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词语的组合虽然表面上违背了逻辑,其实是利用事物相近和相关的原理,将语义临时巧移,创造一种新奇感和艺
水平井逐渐成为川西气田开发的主要方式,但受储层特征及特殊井身结构影响,水平井排液困难,部分气井井底积液严重,常规泡排、气举工艺不能完全满足排液需求。根据各排水采气工艺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发展速度迅猛,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我们沉浸在科技发展的各项福利时,背后的隐患和弊端也悄然显现。比如以中学生为主的青年一
语言是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同时,语言是族群的标识,是珍贵的文化资产。语言也是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要素。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国家在不同语言观定位的基础上发展语言教育。瑞士
目的:探讨Ang-(1-7)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并进一步探讨其是否通过Akt信号转导通路起作用。方法:1.H9C2心肌细胞培养、传代、种板,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2.6孔板中细胞密度达80%以上时,根据实验方案加入Ang-(1-7):(1)对照组(Control):不加任何干预;(2)H/R组:缺氧3小时,复氧6小时;(3)Ang-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以政治嵌入为载体、以智力惠农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工程",伴随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深入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政策法规脱离、能力需求脱节、选聘要求偏差、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