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统计,全世界估计约1亿8千万人感染HCV。HCV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易致慢性化。但到目前为止,丙肝的预防仍无有效的方法。HCV在我国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但近年来加强对献血员进行HCV筛检使输血后感染HCV大为降低。现已证实HCV存在母婴传播(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MIT),因而HCV母婴传播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其具体传播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滋养层细胞是胎盘屏障的第一层细胞,HCV经胎盘感染胎儿必须突破此细胞层。已有研究发现HCV病毒包膜糖蛋白E1/E2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后,病毒与靶细胞膜融合,引起靶细胞感染。母婴传播中HCV如何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HCV的受体及相关辅受体,对了解HCV致病机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HCV转染细胞之一,其表面的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即CLEC4L可与HCV的包膜糖蛋白E1/E2结合,介导病毒内化,感染靶细胞。在HCV母婴传播过程中是否也具有与以上病毒相似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在母婴传播中HCV如何与人滋养层细胞相互作用本研究进行了如下工作:1、通过改良后的分离纯化法获得纯度较高的滋养层细胞,应用HCVRNA阳性血清进行体外感染,通过细胞裂解液裂解感染后细胞,经荧光RT-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内的HCV RNA,以观察HCV的感染及复制情况。经免疫荧光染色感染后48h滋养层细胞细胞浆中可见HCV NS5表达,分别于感染后24、48、72、96、120h收集的培养上清和感染后细胞内均可以检测到HCV RNA。HCV RNA阳性血清能在体外感染原代培养的人滋养层细胞,且HCV可在滋养层细胞中复制,为HCV母婴传播途径提供了形态学支持。2、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方法观察CLEC4L在不同孕期胎盘绒毛组织及人滋养层细胞的定位与分布,为进一步研究母婴传播分子机制提供细胞形态学基础。3、设CLEC4L单抗组、甘露聚糖组和对照组研究CLEC4L介导HCV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情况。经RT-PCR法检测HCV感染后细胞内HCV RNA含量,结果显示CLEL4L单抗组细胞内HCV RNA水平较低,甘露聚糖组显示类似结果。可见CLEC4L能够介导HCV进入人胎盘滋养层细胞,CLEC4L单抗和甘露聚糖对HCV与人滋养层细胞的结合有一定阻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