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盾构地铁隧道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裂缝和渗漏水等表面病害,有效地检测隧道表面病害对于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地铁运营里程的迅速增长,传统的人工目视巡检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检测需求,急需一种高效率、智能化的检测方式,能够实现地铁隧道定期巡检和病害标记的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隧道表面图像采集系统和病害智能识别算法。论文首先设计了隧道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盾构地铁隧道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裂缝和渗漏水等表面病害,有效地检测隧道表面病害对于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地铁运营里程的迅速增长,传统的人工目视巡检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检测需求,急需一种高效率、智能化的检测方式,能够实现地铁隧道定期巡检和病害标记的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隧道表面图像采集系统和病害智能识别算法。论文首先设计了隧道表面图像采集系统的整体方案,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像采集系统能够根据20km/h~50km/h的搭载车运行速度自动调整触发频率,以满足0.2mm/pixel的采集精度。整个系统分为图像采集模块、同步触发控制模块、数据交互与存储模块、机柜与配线模块,对各项硬件设备进行参数计算选型和设计制作。在实验室环境完成可行性试验后,将采集系统搭建在隧道综合检测车上,完成了系统的整体调试和采集参数设置,能够拍摄符合精度要求的高质量图像。对于隧道病害智能识别问题,论文研究了基于语义分割方法的病害智能识别算法。首先根据采集的图像建立了隧道多目标语义分割数据集,使用现有语义分割算法进行实验,在FCN网络框架下,使用了Alex Net和VGG16两种骨干网络;在Deep Lab V3+网络框架下,使用了Mobile Net、Xception和Res Net-101三种骨干网络,对相同网络框架下使用复杂度不同骨干网络的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根据隧道特定场景和病害特征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改进Deep Lab V3+网络的病害分割算法。算法分别从DCNN骨干网络、空洞卷积空间金字塔模块、多尺度特征融合三个方面对网络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网络与原Deep Lab V3+网络进行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交并比数据的提升,以及测试集的分割结果图像展示,都说明了本文提出病害分割算法的有效性以及更好的分割性能。为了实现病害的特征识别和参数计算,论文设计了语义分割图像后处理算法。首先基于语义分割图像的标签值将裂缝图像二值化,设定像素八连通域判据,利用加权和映射查表法,完成裂缝的骨架提取。然后根据分割图像中病害像素标签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裂缝长度和渗漏水面积的参数计算方法,再与病害语义分割算法结合,完成了整体隧道表面病害智能识别算法的设计。最后,论文所设计的隧道表面图像采集系统,在地铁隧道正线,按照不同运行速度进行多次实验,采集了符合设计精度的大量高质量图像,证实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论文提出的病害智能识别算法,对采集图像进行离线处理,可以达到85.26%的平均准确度和73.62%的平均交并比,并且可以输出语义分割图像以及病害参数,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运用价值,同时也为隧道表面病害识别算法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重载化成为我国铁路的主要发展方向,曲线段钢轨的磨损问题日益严重。与传统的珠光体钢轨相比,贝氏体钢轨在抗磨损和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等方面表现较为优异,同等条件下其服役寿命高于传统的珠光体钢轨。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贝氏体钢轨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贝氏体钢轨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不同的显微组织。在滚动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进行实验,主要从磨损量、磨损表面形貌以及剖面裂纹萌生
运输服务质量是货主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依据,保障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各种运输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铁路运输一直注重空间效用提升,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实施以保证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为最终目标的规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是铁路适应市场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设计基于时空隧道的规划型铁路运输组织方案以及构建方案编制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推进规划型运输组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设备在数量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产生了海量的实时数据,传统的云计算方式无法满足计算需求,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深度神经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将人工智能融入边缘计算,使得边缘设备逐步智能化的需求也愈发旺盛。然而,由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高存储、高功耗,而边缘设备却资源受限、续航不足,因此边缘计算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针对单个资源受限的
矮塔斜拉桥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种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组合体系桥梁。由于其施工方便,外形美观,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在21世纪之后陆续建造了多座矮塔斜拉桥。非平稳地震动建模是研究大跨度桥梁地震动力响应的重要前提,现有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多用时程分析法和反应谱法。但是,上述方法均使用确定性的地震激励,其结果无法体现结构响应的随机特征。因此本文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动非平稳模型,并使用具有统计学
当前各种视频业务、云计算以及数据中心等大流量业务的出现,对承载通信业务的光网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WDM的光网络采用固定波长间隔,无法灵活地为小带宽业务分配合适的波长资源。同时为了防止相邻波长之间相互干扰,WDM光网络需要在波长之间设置保护带宽,进一步加剧了WDM光网络中的频谱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WDM光网络的问题,提升光网络资源利用率,研究人员提出了弹性光网络的概念,将WDM光网络的
裂缝是混凝土桥梁主要病害之一,桥梁裂缝的检测是评估桥梁是否可以安全服役的重要环节,利用人工检测和桥检车检测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影响道路交通等弊端。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桥梁裂缝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桥梁裂缝特点,确定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桥梁裂缝识别方法,并得到了有效验证。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研究了图像处理的测量原理并建立了镜头畸变模型,实现了相机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地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介于土和岩石之间的过渡性的岩土体成为隧道施工设计中难以避免的重点和难点。该地层岩土体往往胶结性较差,含水量高,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开挖扰动较为敏感,表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隧道开挖扰动以后强度迅速降低,施工中极易发生塌方,大变形等灾害,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开挖造成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对第三系弱胶结砾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其中,虚拟仿真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变革要求,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虚拟仿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难以实现学习者“知”与“行”的统一:虽然现有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情境,但大多无法确保学习者在进行仿真实践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中相应知识的掌握,
在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微小泄漏由于不易发现且易发展为大的泄漏而经常引起严重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输油管道自建成至今,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管道的泄漏检测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法,其中内检测技术由于精度较高被广泛使用,对于小口径的输油管道来说,由于其直径的限制,传统的管道内检测器容易在管道内卡堵,因此本研究提出球形外观的内检测器,能够在管道内顺利通过不发生卡堵,同时,内检测器还可采集泄漏孔处的近声场声信号,能
西阎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晋南和晋东南地区交界处,镇域范围内九个行政村中有八个是传统村落,是一个区域文化融合、民居特征鲜明的典型区域。这些传统民居在城市化进程中岌岌可危,但目前尚没有针对该区域的相关学术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研究方法,摸清西阎镇传统民居的基本现状,探究其建筑形制、结构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环境如何影响民居,民居和生活又如何互相影响,总结出西阎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