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嘌呤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的含氮杂环。文献报道嘌呤类似物可作为治疗急性白血病药物、抗病毒药、免疫抑制药抗肿瘤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嘌呤类似物能够抑制DNA的合成和修复,诱导细胞凋亡,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被广泛关注。基于嘌呤骨架结构进行改造的嘌呤衍生物对多个肿瘤相关的靶点显示出抑制作用,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文通过前期的文献调研,依据药物分子设计拼合原理,以6-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嘌呤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的含氮杂环。文献报道嘌呤类似物可作为治疗急性白血病药物、抗病毒药、免疫抑制药抗肿瘤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嘌呤类似物能够抑制DNA的合成和修复,诱导细胞凋亡,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被广泛关注。基于嘌呤骨架结构进行改造的嘌呤衍生物对多个肿瘤相关的靶点显示出抑制作用,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文通过前期的文献调研,依据药物分子设计拼合原理,以6-氯-9-苄基嘌呤为基本母核,在嘌呤骨架的C2、C6位和N9位苄基的苯环上引入烷基、环烷基、杂环以及芳香取代基等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型多取代嘌呤衍生物,对其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评价。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是化学合成部分,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型多取代嘌呤衍生物类化合物。以2-氟-6-氯嘌呤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在C6位和N9引入取代基团合成了第一系列化合物。以6-氯嘌呤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第二系列化合物。合计制备了57个新型多取代嘌呤衍生物,化合物均经过1H-NMR、13C-NMR和HRMS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其次是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采用MTT法作为测定目标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食管癌细胞(TE-1)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方法;化合物A21、B42、B45、B49和B57等化合物显示出了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B49对MGC-803细胞系的IC50值达到5.43μM,生物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可能是通过抑制EMT过程来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以及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部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新型多取代嘌呤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分析对进一步研究嘌呤衍生物的生物机制和发现更多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本研究建立慢性不可预计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免疫染色及蛋白组学等多种方法,观测各组大鼠抑郁样行为、认知障碍、海马DG区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发生情况和脑脊液蛋白成分变化,探讨补肾方药二仙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 研究方法: 1.制备CUMS模型,运用糖耗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行为学方法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方药组与活血方药组对AS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和病理情况的影响;对小鼠血清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的影响;对小鼠主动脉sGAGs以及其中CSPG含量的作用;对小鼠主动脉硫酸软骨素合成酶以及分解酶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对小鼠主动脉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和mRNA
目的: 岭南灸法起源己久,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是岭南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岭南灸法得以不断地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历代医家们的突出贡献,他们不仅注重在临床上用灸治病,还把有关灸法的内容编著成书,为后世研究灸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然而,从古至今,岭南灸法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各医家的著作中虽有所涉及,但分布较为零散,未能体现出其独有的治疗特色。因此,通过单独整理与分析岭南灸法文献,探讨其学术发展源流,深入
目的: 探讨早期创伤经历(ELS)对成年大鼠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HPA)轴的编程效应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易感性的影响,同时观察补肾填精方药龟鹿二仙胶(GLEXJ)早期用药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1)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为应激原的方法建立ELS大鼠模型。 (2)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场景恐惧记忆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3)采用ELISA法分
背景: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高磷血症是冠状动脉疾病和其他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肾功能衰竭,增加CKD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降低高磷血症的主要方法有饮食调整、增加透析强度、正确使用降磷药物等。既往使用的降磷药物多通过结合肠道中的磷而增加磷的排泄,但临床实践证明存在诸多不良反应,而新型的磷结合剂价格昂贵,缺乏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祖国医学
目的:中医学里的“阴”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凡是功能上发挥着滋润、宁静、抑制阳热等效果的物质均属于阴的范畴。“阴”是中医学最核心也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其对应生命现象的科学阐述具有重大意义。在阴虚时机体会出现多系统的功能变化,按中医理论,即阴虚导致内热,但何种机制功能不足导致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验证假说以糖胺聚糖为主要成分的亲水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功能上的变化是阴虚证发生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基础,可能是
目的:近年来,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痴呆症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深入探讨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与痴呆症的关系并且积极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是基于瑞典全国双生子人群的随访资料,(1)描述1998-2002年至2016年期间脑血管疾病、痴呆症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并且按照联合国公布的瑞典标准人口分别计算脑血管疾病和痴呆症的标化发病率及发病密度;(2)探
目的:初步筛选蓝布正抗血管性痴呆作用活性部位,研究蓝布正最佳活性部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ROS、iNOS、SODI、keap1、Nrf2、HO-1表达的影响;从抗氧化角度探究其干预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蓝布正抗血管性痴呆的确切有效成分。 方法:(1)蓝布正抗血管性痴呆作用活性部位初步筛选:1.蓝布正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蓝布正经水煎煮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制备蓝布正石油醚、
目的:本课题以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铁筷子醇提物预防心肌缺缺血的作用机制以及对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炎性因子及血清酶学的影响,更好的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铁筷子高剂量组,铁筷子中剂量组,铁筷子低剂量组。造模方法是:第一阶段: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血脂的改变,形成高脂血脂。第二阶段:高脂饲料喂养两个月后,
目的:深入探讨中药黄芪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e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单体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氧化应激诱导自噬的调控作用有关,为中药黄芪治疗IPF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C57b1/6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黄芪甲苷各剂量组(3×10%mol、6×10-6mol、3×10-5mol、6×10-5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