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高维随机系统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o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重大工程基础设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在祖国大地上,在气候变化、灾害频发、碳中和及韧性城市的时代背景下,工程界、学术界对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评估方面,需综合考虑来自结构抗力及荷载效应的多重不确定性,然而随着考虑因素的增多,结构分析的成本将随维数呈几何增长,尤其对于小失效概率事件,需要进行大量的结构分析,出现所谓的“维数灾难”。另外,当随机系统存在统计信息缺失时,系统分析的误差也会随着维数的增加而累积。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减少所需样本数,降低计算资源消耗,是目前重大工程结构进行随机响应和可靠度分析时面临的挑战。本文以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为核心基础,聚焦高维随机结构状态评估降阶慢、效率低、解耦难、误差大的科学难题,分别提出了概率密度演化-灵敏度分析/概率密度演化-子结构重构两种新技术,从快速凝炼影响结构状态的关键参数和逆向求解随机响应两方面出发,实现了高维随机系统的快速降阶及解耦,计算效率较经典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显著提升,为概率密度演化方法(Probabilistic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PDEM)在变量高维或数据稀缺时的可靠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上述技术可有效解决随机结构的概率评估问题,目前已取得的工程应用成果包括:双足步行荷载模型-人行桥相互作用动力耦合问题;存在雀替歪闪效应的藏式古建木构安全性能量化评估问题;以及七层Benchmark框架的响应重构和可靠度分析,该框架同时可为高层古建筑结构提供基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高维随机系统在传统概率灵敏度分析(Probabil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PSA)中降阶慢、效率低的问题,将Kullback-Leibler(K-L)相对熵嵌入概率密度演化理论(PDEM)中,衍生出一种新的高效概率灵敏度分析方法(KLPDEM)。结合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中的等价极值方法,使得KL-PDEM中基于极值控制和可靠度控制的灵敏度分析,分别利用了PDEM在短时间和小区域内随机分析的优势,通过计算结构性能、响应极值的概率分布或动力可靠度稳定值,估计灵敏度指标。该方法可将经典PDEM理论建议的每个变量代表点数目从70-250个缩减为仅3个代表点,通过少量的样本点数目得到准确的灵敏度排序。不同于传统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概率灵敏度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系统求解,准确性受限于模拟的样本点数,且计算成本随计算精度要求呈指数增长趋势,所提方法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实现了高维系统的快速灵敏度分析。(2)针对高维随机系统动力响应分析计算成本随维数几何增长的问题,以及对于小概率事件,直接进行概率密度演化分析存在效率低甚至无法求解的问题,将高维随机系统响应分析分解成两个低维计算过程,即KL-PDEM概率灵敏度分析和基于PDEM的低维随机系统分析。通过降维点集代替初始点集进行概率密度演化方程求解,为PDEM在复杂高维随机系统的概率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一定程度降低了高维随机系统对变量复杂选点技术的需求。并将该理论成功应用在随机自驱动机制双足步行人群-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中。(3)针对结构系统由劣化损伤引起的高维随机特性,提出了基于Hellinger度量的概率灵敏度分析法(HM-PDEM)和广义概率灵敏度分析法PSA-PDEM,可衡量随机变量对结构承载力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的“贡献”。在高维劣化遗产古建筑结构性能评估中,通过低维随机变量组高效准确地评估了在既有荷载作用下藏式古建木结构的可靠度,为遗产建筑的保护和安全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策略。(4)针对数据稀缺时高维随机系统响应分析解耦难、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随机子结构响应重建技术(Stochastic Substructural Response Reconstruction Method,SSRRM),把基于传递率概念的频域响应重建与概率密度演化方程(Probabilistic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PDEE)融合,通过识别系统随机界面力,将结构参数随机性的传播融入子结构响应重构中,进行系统响应的逆向求解。SSRRM克服了现有随机动力响应分析在数据稀缺时正向求解动力方程和子结构解耦的困难,利用子结构中某些自由度的实测响应代替整体有限元模型计算响应,提出了基于部分测量响应进行随机系统动力响应分析和可靠度评估的方法。当整体结构内部分参数、边界条件不明或整体有限元模型不准确时,该方法仍然适用。以七层Benchmark框架结构为例,比较了不同变量分布和不同阈值下动力重建响应的超越概率,并研究了测量噪声对随机响应重构的影响,通过与多种方法对比验证了SSRRM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其他文献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表面波,可以在金属-电介质界面上传输。表面等离激元能够将光波束缚到亚波长尺度范围并突破衍射极限,有望用于高集成化的光电器件和下一代光互连技术。石墨烯的成功制备为表面等离激元的发展提供新的物理平台。石墨烯具备优异的光电特性和可调控的电子结构,成为太赫兹波段和中红外波段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表面等离激元波导材料。与传统的金属-电介质界面中表面等离激元相比,石墨烯等离激元不仅具有强的光场束缚
学位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在直流微电网中DC/DC变换器逐渐成为电能转换、电能传输及控制的核心,其性能决定了直流微电网的性能。同时,当直流微电网受到各类大扰动(如负载大幅度突变、结构变化等)时,易导致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下降甚至不稳定。因此,对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要求越来越高。虚拟直流电机(Virtual DC Machine,VDCM)控制技术通过模拟传统直流电机,可为系统提供额外的惯
学位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友好性建设不可忽略的问题。车站作为联系城市空间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关键节点,既是乘客的候车区,也是车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是城市轨道交通声环境友好建设的重点防治范围。其中,地下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最普遍的车站形式,其深埋于地下,形成的站台空间狭长而封闭;列车进、出站时直接运行于敷设在车站结构上的轨道,产生的剧烈噪声近距离向站台区传播,包含了多种声源,在封闭空间混响效应
学位
随着形式化验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定理证明和模型检测两种验证技术优势互补,在安全攸关系统(航空工业、探月工程、自动驾驶技术等)的验证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定理证明技术用演绎推理手段,对系统是否满足特定的安全性质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已有多种基于定理证明的验证工具问世。然而,误差在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目前大部分基于定理证明的验证理论较少考虑系统中的误差参数。因此,针对含误差的安全攸关系统的形式
学位
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可控性质,目前在光电子学、光子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二维材料家族中,二硒化铂(PtSe2)是一种贵金属硫族化合物,在研究准粒子相互作用和中红外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tSe2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比如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本征模式、压电电阻效应以及自旋层锁定。尽管有许多报道研究了材料合成、电子性质和原型器件,但仍然缺乏对PtSe2及其范德瓦尔斯异质
学位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具有经济适用性强、人性化、生态化等诸多优势,已在大城市新区及中小城市蓬勃发展。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供电制式,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汽车等小功率充电场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导体直接接触供电的一系列弊端。本文以现代有轨电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优化研究。不同于其他应用场合,现代有轨电车具有2M2T 100%低地板的特点
学位
固体电介质中的挠曲电效应是一种由应变梯度或者极化(电场)梯度诱导的力电耦合效应。与传统的压电效应不同,几乎所有的电介质中都可以发现挠曲电效应,不论该材料是中心对称或者非中心对称。挠曲电效应的研究最初起源于液晶和生物膜的相关研究,但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挠曲电效应在相关研究中的影响日益显现。先进的制造和生产工艺能让新结构获取更大的应变梯度,这也使得早先研究的简单结构(块、圆筒等)、特殊结构(圆台、棱锥
学位
中老铁路作为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挝由“陆锁国”向“陆联国”转变的重要标志项目,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采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由于老挝境内缝合带交织纵横,地质复杂,构造活动强烈,造就了其地应力场的高应力、高应变复杂特性,隧道修建过程大变形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制约施工进度。本文针对中老铁路穿越琅勃拉邦缝合带里程段的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问题,采取多种研
学位
导向标识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大部分建设在地下,内部空间单一,乘客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产生不安全感。因此,一套健全的导向标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乘客出行效率、心理感受和出行安全,是保障城市交通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设计越来越完善,但距离“人民满意交通”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理论研究非常必要。导向标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新兴交通运输产业的快速兴起,交通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建设初期的公路通行能力早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工程迎来了建设高潮。作为超大断面隧道中施工难度最大的超大断面分岔式隧道,其断面尺寸更大、施工工序更为复杂,开挖过程中围岩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更易因频繁扰动而发生失稳破坏。本文依托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莲塘隧道超大断面分岔部工程,综合采用理论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