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KD)易感性的关系以及该基因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尿蛋白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DKD+)组54例,糖尿病无肾病(DKD-)组74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分析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将符合研究要求的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测定的基因型分为三组,DD组,ID组,II组,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缬沙坦(80mg,一日一次)降尿蛋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清肌酐(SC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1.DKD+组和DKD-组的基因型分布DD、ID、II分别为37.1%、48.1%、14.8%和20.3%、44.6%、35.1%;DKD+组和DKD-组的等位基因D、I频率分别为61.1%、38.9%和42.6%、47.4%,两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D等位基因与I等位基因比较对DKD+的OR值为2.12,95%CI为1.279-3.516(P<0.05)。 2.服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DD组、ID组患者尿蛋白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8%(95%CI:0.276-0.538,P<0.05)、8.5%(95%CI:0.125-0.278,P<0.05),两组间尿蛋白下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DD组患者收缩压从143.30±13.59mmHg降至125.51±14.39mmHg,ID组患者收缩压从145.00±13.08mmHg降至135.40±9.59mmHg,两组间收缩压下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D组患者舒张压从91.11±9.95mmHg降至78.21±7.96mmHg,ID组患者舒张压从91.77±8.67mmHg降至86.50±9.87mmHg,两组间舒张压下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I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DKD发生具有相关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DKD的易感基因。2.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影响缬沙坦的肾保护疗效,DD基因型患者应用缬沙坦降尿蛋白的疗效最好,ID基因型其次,而II基因型患者对缬沙坦的反应性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