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三峡水库库岸生态治理的聚磷菌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众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人们长期过度的开发及追求经济发展产生了众多环境问题,其中三峡水库的磷污染问题是研究热点之一。三峡水库磷污染会引发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不利于生态和经济良性发展。而微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绿色清洁的治理技术,是治理三峡水库磷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关于磷污染微生物治理研究针对水体较多,而对土壤报道较少;而且,聚磷菌作为一种适用于磷污染治理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具有绿色、清洁、无污染的优势,但其应用研究同样更多地集中在污水治理领域、鲜有应用于土壤修复,尤其是从三峡水库库岸土壤环境筛选高效聚磷菌并应用于三峡水库库岸土壤磷污染治理研究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探讨三峡水库水体及库岸的磷污染问题,确立整体治理科学理念和划分库岸区域,综合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高效解磷菌/聚磷菌)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设计三峡水库库岸土壤生态治理的应用模型。并且,以三峡水库万州段库岸土壤为菌种来源,通过先富集再分离的传统方法筛选候选菌株,是否具有聚磷能力需进一步鉴定;再经蓝白斑、高通量、PHB与异染颗粒染色、聚磷能力测定等鉴定实验,进一步综合分析及验证得出具有聚磷能力的高效聚磷菌菌株;综合高效聚磷菌的聚磷能力等因素确定目标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聚磷特性研究,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其最优培养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三峡水库库岸土壤磷污染问题,设计出“基于‘生态+经济’理念的三峡水库库岸土壤总无机磷微生物-植物联合消减‘三区’治理模型”,为“4+3+2”治理模式:依据四个科学理念、分高层及特点划分三区、利用解磷菌和聚磷菌交替协同治理库岸;遵循“生态+经济”的发展观、“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的科学观、“消落区、生态隔离区、生态经济区‘三区’联动”的整体观、“解磷菌与聚磷菌交替协同”的辩证观这四大科学理念,对应自上而下划分的生态经济区[>(225-325)m]、生态隔离区[175-(225-325)m]、消落区(145-175 m)三区,设计“解磷-聚磷-解磷”的具体治理模式。在生态经济区,结合现代化施肥技术和传统技术施用高效解磷菌肥料,将土壤难溶性磷转化为溶解态磷;在生态隔离区,采用包埋技术研发高效聚磷菌固定化生态制剂、利用纱网固定并设计提供好氧条件的装置,在每年5-10月集中投放应用装置,统一回收后经厌氧法或联用热处理法、超声破解法释磷,再经沉淀法、结晶法和吸附法实现磷的有效回收,截留溶解态磷;在消落区,每年6月前利用植物配置并结合细分三时段(2月前175 m处、2-4月160 m段上沿5 m以上区域、4-6月整区145-175 m)撒施高效解磷菌生态制剂,将难溶性磷转化为溶解态磷。最终实现库岸前段、中端、末端土壤总无机磷的整体消减、降低入库总无机磷污染负荷。(2)通过传统方法,初步分离纯化获得42个单菌落,作为本研究的候选菌株;通过蓝白斑鉴定实验,得到23株具有聚磷能力的聚磷菌菌株,即初筛菌株;通过高通量筛选,结合蓝白斑鉴定实验结果,进一步得到7株聚磷能力较强(定性分析)、聚磷速度较快(24小时)的聚磷菌菌株,即复筛菌株:B-1、B-2、B-5、C-3、C-5、C-6、F-6;通过PHB与异染颗粒染色实验(定性验证)和聚磷能力测定实验(定量验证),证明上述7株复筛菌株均为高效聚磷菌(除磷率均高于78%),其中菌株B-1聚磷能力最强(除磷率达95.80%),因而被确定为本研究的目标菌株。(3)菌株B-1是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约为(0.3-0.5)×(0.7-1.3)μm;利用16S r DNA技术及NCBI基因库分析对比,证实为根瘤菌属(Rhizobium sp.);且为好氧聚磷菌,经厌氧-好氧培养除磷率可提高2.46%。经生长曲线实验得知,B-1菌株生长适应期为0-2小时,适应能力较强;生长对数期为2-16小时,菌体数量增长迅速,且在第16小时OD600值及除磷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885和97.36%;生长稳定期为16-40小时,菌体浓度和除磷率变化不大,略呈逐渐降低趋势;第40小时后进入生长衰亡期。(4)选择磷源、起始磷浓度、接种量等三个主要影响因子,以除磷率为衡量指标,对菌株B-1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较优磷源为Na2HPO4、KH2PO4和K3PO4,除磷率均高于96%;较优起始磷浓度分别为4 mg/L、8 mg/L和12 mg/L,除磷率均高于93%;较优接种量分别为6%、8%和10%,除磷率均高于95%。(5)经响应面法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影响菌株B-1聚磷能力的单因素排序为磷源>接种量>起始磷浓度,且最优磷源为KH2PO4、最优起始磷浓度为11 mg/L、最优接种量为10%;菌株B-1在最优条件下经好氧培养16小时后,除磷率高达99.98%,提示:菌株B-1是一株适用于三峡水库库岸磷污染治理的高效聚磷菌菌株。相关研究结果,不仅能丰富聚磷菌的应用领域,而且能为三峡水库土壤磷污染治理提供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传统燃油汽车给人类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等各种问题。发展环保性高、节能性强的电动汽车是应对传统燃油汽车高碳排放和高能耗问题的必然选择。低碳减排的电动汽车不仅是解决这一连串难题的关键点,同时是车辆行业结构转型的重点。在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电动汽车产业逐渐引起重视,虽然政府和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广电动汽车,但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普遍偏低。因此,探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意愿的
目前,智能手机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芯片应用广泛,利用智能手机提供的位置服务进行移动互联、辅助驾驶、位置分享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在这些应用中主要还是基于单频的伪距单点定位模式来提供米级的定位结果,其精度难以满足高精度应用场景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基于安卓智能手机GNSS数据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成为国内
“学科德育”是指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从而使各科教学和品德教育融合起来的一种德育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课程思政”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格局下,进一步拓展了高中英语学科德育的内涵,对当下高中英语学科德育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基于此,当前有必要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探
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社会各界开始重视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其治理问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校园欺凌行为开始向低龄化趋势发展,有研究表明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比例甚至超过了高中。因此,关注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以及了解欺凌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且遏制欺凌事件再次发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以实习所在的M学校中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收集并分析该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及原因,依据认知行为理
背景受人口数量增加、耐药菌产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激素滥用、流动人口增多等现状的影响,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患者数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如果脊柱结核得不到及时诊治,将导致严重后果。传统的结核病检测方法(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涂片抗酸染色等)在脊柱结核检出率方面明显低于肺结核,脊柱结核误诊在临床上很常见。其中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odi
海军基地、核电站等建设在水域周围的重要场所,往往需要防御来自水下与陆上各个方向的可疑入侵目标。其中,蛙人从水下潜入再登陆入侵,是目前临水重要基地亟待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目前尚无成熟的解决办法。因此,研发一种针对临水基地水下蛙人入侵事件预警上报、水陆联动的一体化安防系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临水重要基地对于水下蛙人入侵及陆上可疑人员入侵事件的预警、上报、安防联动等需求,研发了临水基地水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国家不仅对农业行业的整体发展给予了各种各样的政策部署和支持,同时积极帮助优秀的农业企业上市,为其开辟更广阔的融资渠道。但是一直以来,许多农业企业在进入证券市场后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频繁曝出的财务造假事件不仅使得造假企业自身面临着证监会处罚和退市风险,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引发了整个农业行业审计质量的信任危机。农业企业易受自然环境影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制造业开展形式产生了改变,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和生活等领域。机器人执行的主要操作为抓取与放置,通过视觉传感器赋予机器人场景理解能力对增强机器人抓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目标物体形状不规则且摆放较为杂乱时,仅通过二维识别算法获取物体的位置信息与旋转角度不满足复杂抓取要求。传统的三维识别算法运行速度较慢,不满足实时性要求,并且在背景复杂存在遮挡的场景下表现不佳。本文对位
褐家鼠(Brown rat)作为全球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鼠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该鼠对农间田地造成滋扰且对当地的基础设施有所损害,是多种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可感染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毕氏肠微孢子虫(E.bieneusi)、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sp.)等人兽共患寄生虫。隐孢子虫广泛存在于多种脊椎动物体内,传播途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养殖虾类之一。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中后期常面临氨氮和亚硝基氮浓度较高的问题,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存活。本研究从生长性能、氨代谢酶、抗氧化酶活性、肝胰腺细胞凋亡情况探究了凡纳滨对虾对氨和亚硝酸盐胁迫的响应。1、氨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氨代谢、抗氧化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氨氮浓度0.02mg/L的水体为基础水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