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及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就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探讨,应用针刺与耳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观察此方法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真实客观的治疗方法,证实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点。 方法:将60例年龄在45岁以上55岁以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确诊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针刺+耳穴组)30例,选取肾俞、肝俞、三阴交、太溪为主穴;配穴随症加减:烘热汗出配复溜、合谷;头晕耳鸣配百会、听宫;心悸失眠配内关、印堂。治疗1次/日,连续针刺5天,期间休息2天,共治疗4周。针刺后还选取耳穴心、肝、脾、肾、交感、皮质下、神门、内分泌;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每天按3-5次,每次按压5-10min,使耳廓皮肤充血变红、发热、疼痛能够忍受为度,贴压5天后更换一次,休息2天,共治疗4周。对照组(针刺组)30例,针刺穴位与操作同治疗组中针刺部分。 治疗前后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比较以及kupperman总积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证候量化表,计算治疗前后积分,评定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做相关性统计学分析。 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Kupperman评分量表中对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疲乏、皮肤蚁走感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中医症状量表中对烘热汗出、少寐多梦、腰膝酸软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临床症状如头晕耳鸣、心悸、抑郁等改善情况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调节神经内分泌作用,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比针刺组起效快,持续时间久,疗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