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的规模化养殖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它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产物,也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畜禽养殖业生产总量的扩大,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由养殖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近10多年来社会对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关注,为此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广多种技术和工程措施,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文试图从管理与模式的视角,以淮安市规模化生猪养殖为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典型养殖场调查、养殖场临近微水系水样、猪粪、大气恶臭等测定调查,分析养殖经营规模、组织管理模式、粪污治理模式、治理工程运行状况、种养结合生产模式与养殖场邻近微水系、村庄实际环境的影响特点,以寻求更加符合农村、农业和养殖业生产实际,能够有效减轻养殖业污染风险、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措施的思路和建议。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淮安市畜禽养殖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在江苏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淮安市是苏北中心城市,畜禽养殖业产值在江苏省排名第4,畜禽产品产量贡献较大,是江苏省畜禽产品的重要产地。紧随江苏省畜禽养殖业总体发展趋势,以小规模为主体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已成为淮安市畜禽养殖生产的主导模式,全市肉类产品的90%以上都来自于规模化养殖,禽蛋、牛奶约有2/3和3/4产自规模化养殖。 2)初步明确淮安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负荷与空间分布特点。淮安市主要畜禽养殖粪污耕地平均负荷量约为20.59吨/公顷,污染负荷警报级别为Ⅱ级,已对环境构成威胁,而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68.63%都来自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其中又以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污染负荷贡献量最大。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盱眙县养殖污染负荷警报值最高,对环境威胁相对较大。 3)不同管理模式下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对环境影响的特点不同。从典型养殖场粪污设施、工程配套情况、治理工程运行状况、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粪污治理效果、受到监管力度及对周边环境实际影响等调查比较分析来看,不同规模养殖场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规模>大规模>小规模,但淮安市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布局分散但也常有3-5户养殖场集中分布,养殖规模增加,污染排放增多,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范围也将扩大,因此目前应着重对中规模养殖场及小规模养殖场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投入。而不论规模大小,场址建设合理、粪污处理规范的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范围基本能够控制在500m以内。 4)生猪规模养殖场邻近微水系受污染影响特点及其意义。随着生猪规模养殖场养殖污水往下游排放,污水中污染物含量均随着排放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且污水排放量少及污染物浓度低,以及在排污路径中有水生植物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下降速率明显加快,因此可以首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再通过增加排污路径及水生植物净化的方法控制养殖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公司+农户”模式对于小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具有正面影响。相较一般小规模养殖场,在粪污治理方面,合作养殖场在公司的要求和指导下,养殖场设施、工程配套比例、粪污治理意识均有一定的提升;在养殖收益方面,合作养殖场收益较为稳定,承担的风险也较小,同时可能有较多的资金、精力投入到养殖场粪污治理中。 6)粪污治理工程建设对于减轻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素。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治理中最大的问题是缺规范、缺管理、缺机制、缺意识,因此更加需要政府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治理政策提升治污意识、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强化污染防治保障机制措施等方法,针对不同规模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模式进行治理,控制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