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原型,以异质性、多系统受累和自身抗体谱产生为特征,其诊断、评估及治疗具有挑战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液系统受累常见,其中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TP)的发生率约10-40%。目前认为血小板减少常与较高疾病活动度、严重器官损伤和病死率增加有关。近期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骨髓巨核细胞(bone marrow megakaryocytes,BM-MKs)计数或可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治疗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较长随访时间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实验室指标及治疗结局,探究一个新的更具预测价值、适用范围更广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合并血小板减少(外周血PLT<100×10~9/L)、骨髓穿刺涂片满意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一般人口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巨核细胞分类和计数、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开始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并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评估符合条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小板减少的治疗结局。对不同治疗结局的病人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合临床意义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分析,选出具有最佳灵敏度、特异度的变量作为预测指标。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临床缓解率曲线,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对于较长期治疗结局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其预测价值。结果1.在开始治疗后的首月末,68例病人中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不缓解(non-remission,NR)分别有21例(31%)、28例(41%)、19例(28%)。与无缓解组相比,临床缓解组(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血红蛋白浓度更高(P=0.034)、骨髓巨核细胞(BM-MKs)计数(P=0.006)及颗粒型骨髓巨核细胞(bone marrow granular megakaryocytes,BM-GMKs)计数(P=0.001)更高、白细胞减少所占比值更低(P=0.023)。ROC分析得出BM-GMKs计数的截点值为39/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4、83.8%和90.9%。2.本研究随访时间最长6个月,随访结束时,51例(75.0%)病人达临床缓解。与无缓解组相比,获得临床缓解的病人病程更长、BM-GMKs计数>39/张所占比值更高、第1个月末临床缓解率更高、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更低(P值分别为0.033,0.012,<0.001和0.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GMKs计数>39/张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小板减少获得临床缓解的概率是BM-GMKs计数≤39/张者的5.4倍(95%CI 1.375~21.205)。3.随访期间的累积临床缓解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基线BM-GMKs计数>39/张、治疗后第1月末获临床缓解、无白细胞减少者更易获长期缓解。结论1.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计数或可作为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合并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反应的有利指标,其中大于39/张的病人更易获得较好的治疗结局。2.不合并白细胞减少、治疗后第1个月末达临床缓解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反应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