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腰痛定”行灌胃给药,通过观察大鼠髓核移植周围病理变化,并测定术后7天、21天血液中IgG、IgM的变化;探讨中药“腰痛定”对大鼠髓核自体免疫的异常改变的影响,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普通级大鼠48只,雌雄各半,所有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腰痛定组(C组)、腰腿痛丸组(D组)。
通过手术将成年大鼠尾椎髓核移植于耳背部皮下组织中的方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免疫炎性反映模型。
动物造模方法A组为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对B、C、D组进行造模用25%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满意后,剪毛、消毒铺巾于肛门约1cm处切断尾椎,将尾椎的髓核取出,共约10mg。在耳后颈背部正中切开皮肤,将取出髓核埋植于皮下,缝合包扎伤口,术后三天内肌注PG20万/日,术后第3天起每天给C、D组分别灌胃,“腰痛定”组0.16g/只,腰腿痛丸组0.1g/只。。
观察大鼠髓核移植周围病理变化,并测定术后7天、21天血液中IgG、IgM的异常变化。
实验数据采用T-test,P<0.05为显著性差异,检测值统计处理的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1.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G(IgG):B、C、D组与A组比较:21天经t检验,P<0.01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即B、C、D血液中IgG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B组与C、D组比较:7天P>0.05,表明差异无显著意义,即B组血液中IgG浓度与C、D组基本相同;21天P<0.01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即C、D组血液中IgG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C组与D组经t检验,21天与7天比较:均为P>0.05,表明差异无显著意义,即C、D组血液中IgG浓度基本相同。
2.血液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IgG):B、C、D组与A组比较:21天经t检验,P<0.01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即B、C、D血液中IgM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B组与C、D组比较:7天P>0.05,表明差异无显著意义,即B组血液中IgM浓度与C、D组基本相同;21天P<0.01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即C、D组血液中IgM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C组与D组经t检验,21天与7天比较:均为P>0.05,表明差异无显著意义,即C、D组血液中IgM浓度基本相同。
3.组织病理切片光镜切片比较结果:实验7天,观测造模组、腰痛定组和腰腿痛丸组,三者并无很大差异,病理切片中均可见移植髓核周围,纤维组织疏松,有大量的单核淋巴细胞、多核巨噬细胞浸润,丰富的毛细血管等局部免疫炎性反应显示,见图1、图2、图3所示。
实验21天,观测腰痛定组、腰腿痛丸组,二者并无差异,病理切片均可见移植髓核周围单核淋巴细胞、多核巨噬细胞浸润数目减少。而造模组21天,病理切片显示移植髓核周围脂肪纤维化,纤维组织疏松水肿,有大量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较丰富,免疫炎性反应加重,见图4、图5、图6所示。
结论本实验将成年大鼠尾椎髓核移植于皮下组织中,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炎性反应机制,引起机体体液免疫改变,中药口服前后血液中IgG、IgM及移植髓核周围病理的变化,初步证明了椎间盘突出症的自身免疫反应的存在,中药“腰痛定”对髓核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强度有调节作用,可抑制体液的免疫应答。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仍有待于深入进行,而揭示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对椎间盘组织的病理影响及其在椎间盘病变中的病理作用更是今后人们努力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