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联合根除Hp四联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TNF-α、VEGF的含量变化,进而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机制。
方法:60例Hp阳性肝郁脾虚型胃溃疡患者,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进行为期6周的疗程对比观察。对照组先予根除Hp四联疗法治疗2周后,序贯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加味痛泻要方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内镜下溃疡病灶的表现、临床症状改善、Hp根除率及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1.中医症候积分: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各个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在胃脘疼痛、嗳气吞酸、食少纳呆、烦躁抑郁、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上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胸胁胀满、倦怠乏力、大便溏薄上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情况上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胃镜疗效:经胃镜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Hp根除率:两组之间无明显优劣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血清TNF-α和VEGF含量;疗程结束后,经复查显示,患者血清中的TNF-α含量较治疗前下降,VEGF的含量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下降和VEGF含量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对肝郁脾虚型胃溃疡进行治疗方案选择时,可予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该传统中医方剂体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较纯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及症状改善。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中的TNF-α含量,减少黏膜损伤因子,减轻炎性反应,减轻黏膜及黏膜下层损害;提高血清中VEGF的含量,促进上皮细胞增生,改善胃黏朕血流量,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从而对胃溃疡的愈合起促进作用。
方法:60例Hp阳性肝郁脾虚型胃溃疡患者,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进行为期6周的疗程对比观察。对照组先予根除Hp四联疗法治疗2周后,序贯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加味痛泻要方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内镜下溃疡病灶的表现、临床症状改善、Hp根除率及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1.中医症候积分: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各个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在胃脘疼痛、嗳气吞酸、食少纳呆、烦躁抑郁、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上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胸胁胀满、倦怠乏力、大便溏薄上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情况上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胃镜疗效:经胃镜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Hp根除率:两组之间无明显优劣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血清TNF-α和VEGF含量;疗程结束后,经复查显示,患者血清中的TNF-α含量较治疗前下降,VEGF的含量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下降和VEGF含量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对肝郁脾虚型胃溃疡进行治疗方案选择时,可予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该传统中医方剂体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较纯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及症状改善。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中的TNF-α含量,减少黏膜损伤因子,减轻炎性反应,减轻黏膜及黏膜下层损害;提高血清中VEGF的含量,促进上皮细胞增生,改善胃黏朕血流量,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从而对胃溃疡的愈合起促进作用。